壽險業利多!外匯準備金新制來了 估年省近千億避險成本

全體壽險業 2023 年為了變動不到 1 角的匯率,付出 3600 億元的避險成本,金管會今 (29) 日拍板,將於「人身保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注意事項」增訂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讓業者可採彈性方式管理匯率風險及避險成本。根據試算,壽險業若降低傳統避險部位的比率 20%,每年估可省下傳統避險成本近千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今天於例行記者會上說明,壽險業主要銷售長年期保單,負債存續期間長,因此,在資產配置上,為了要跟負債存續期間和資金成本來做匹配,會把大量資產投資到國外長年期債券。不過,保險契約約定的事故並不會同時大量發生,所以並不需要把配置在國外的長期性資產立刻變現匯回,實質上來看,國外資產似乎不需要頻繁的進行匯率評價。

不過,壽險業的財務報告依照目前會計準則要求,必須要進行匯率的評價,因此衍生壽險業有短期匯率避險的需求,業者為了避免各期財務報告受到匯率波動影響,導致評價損益,所以都會耗費相當的成本,透過匯率避險的工具,例如 CS、NDF,來進行避險。

蔡火炎指出,依照歷史經驗,匯率其實有均值回歸的特性,觀察 2023 年臺銀每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收盤即期賣出匯率,1 月 3 日為 30.745 元,最低點落在 2 月 2 日 29.745 元,10 月 26 日 32.5 元,12 月 28 日封關為 30.765 元,全年來看僅微幅變動 0.02 元,但全體壽險業付出的避險成本達到 3600 億元,所以各季財報依照當期匯率評價與壽險業長期經營模式是不相符的。

因此,金管會決議多給壽險業一項選擇的措施,來彈性管理匯率風險,這些長期節省下來的成本,可以轉換為壽險業的資本累積,以利未來接軌。

外界關注,新制可望為壽險業省下多少成本?蔡火炎舉例,若降低傳統避險部位的比率 5%,每年預期可節省傳統避險成本 246 億元;若降低 10% 估可節省 492 億元;若降低 20% 估可節省 982 億元。

蔡火炎進一步指出,經核准申請採用新制的壽險業,可同時或於未來申請轉列特定負債項下準備金至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項目包括: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責任準備金 - 營業損失準備、責任準備金 - 重大事故準備金收回、自願強化提存準備及其他強化提存準備。除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外,於扣除所申請負債項下準備金之轉列金額後,以最近一期有效保險契約負債公允價值評估數未有缺口者為限。

更多鉅亨報導
展望下半年 法人續看好民營銀行為主的金控 壽險有一隱憂
聯準會送大禮!債券ETF規模激增 壽險法人「有錢就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