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美利率居高 亞太區出口得利

【時報-台北電】標普全球評級分析亞太地區今年第三季經濟展望評論指出,亞太地區大多出口密集型經濟體今年增長將有所改善,使得包含台、韓、新加坡在內的GDP增長提高,但美國政策利率延遲下調,促使亞洲央行也採取相應行動保護本幣,例如央行升息,若美國利率進一步上調且資本外流加劇,新興市場恐面臨考驗。目前預估聯準會首次降息可能會是今年底,對亞太區出口和增長是積極因素。

標普指出,美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而歐元區經濟增長則在加速。美國聯準會在降息方面落後於歐洲央行,預計美國首次降息將在2024年底實現,且預期政策利率要到2026年達2.75%~3%才能到「終端」水準。美國利率長期維持高位,意味著亞太地區的貨幣政策放鬆較少,進而對國內需求產生壓力,由於利率可能要等到今年底才開始下降,貨幣寬鬆的正面影響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顯現,因為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相對較弱,有滯後效應。

美國經濟強韌也是延後降息的原因,這對於亞太地區的出口和增長是一項積極因素,出口復甦的跡象在東北亞半導體出貨量中尤為明顯,並且已經擴展到其他行業和經濟體。

標普將大陸今年GDP增長預測從4.6%上調至4.8%,亞太地區的其他經濟體方面,出口密集型經濟體的增長預計將有所改善,使得今年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和越南的GDP增長提高,其他經濟體今年也應受益於更強的出口,強勁的國內需求增長有助於亞洲新興市場的穩健擴張,但同時部分較敏感的經濟體也受到高利率環境和通膨的影響。

廣告

標普也警告,如果美國利率進一步上升並加劇資本外流壓力,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可能會面臨考驗,特別是今年日圓貶值最多。許多亞洲央行已經採取更多措施來限制外匯市場的壓力,例如,印尼和台灣升息、馬來西亞和中國收緊並強化資本市場監管,其他如日本、印度、泰國和越南進行了外匯市場干預。

所幸亞洲新興市場總體上應對這種外部挑戰的準備相當充分,即使在進行匯率管理的同時,貨幣的彈性也比過去大得多,部分原因是經常帳戶平衡、沒有顯著赤字。外匯儲備覆蓋率各不相同,但與短期債務相比,整體而言仍是充足的。(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于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