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美企買庫藏股 不一定推升股價

【時報-台北電】《巴倫周刊》報導,華爾街已習慣企業透過實施庫藏股計畫,來提振自家股價的做法。不過資深股票研究員薩法洛(Bradley Safalow)警告,過去十年在標普500企業當中,那些大量回購自家公司股票的企業,其股價表現反而落後大盤。

薩法洛在寫給訂戶的研究報告指出,「買回庫藏股就像是吃糖後造成的亢奮,雖然有利股價短期上漲,但就像大多數糖果一樣,就長期而言卻會造成更大傷害。」

過去四年,標普500企業共買進價值3.5兆美元的庫藏股。但拜股票薪酬計畫激增,只有一小部分企業的在外流通股數減少超過4%。

薩法洛認為,對於許多企業、特別是債務高築或是面臨長期挑戰的企業,實施庫藏股對於資本使用簡直就是一大災難。

他以營利為主的ITT教育公司與折扣零售商Big Lots為例,表示這兩家公司在聲請破產前,花費逾10億美元回購自家股票。

標普全球公司在2012年創建了標普500庫藏股指數,成分股就是標普500企業中,前100家實施大規模庫藏股的企業。它的計算方式是以庫藏股規模占市值比重的大小而定。結果發現該指數在過去十年表現落後標普500指數。

原因之一是成長型股票的強勁漲勢,使得標普500庫藏股指數表現平平。除了蘋果、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幾家龍頭企業的大規模庫藏股計畫,成長型企業因為有使用資本更好的商機,讓它們買回自家股票的意願不高。

此外另一因素可歸咎於管理階層。近年來,以股票為主的薪酬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大多數科技和非必需消費品公司中,股票薪酬已超過營運現金流的15%。薩法洛指出,企業買回庫藏股,有助隱藏公司花在股票薪酬的成本。

還有企業通常都會選在最糟時刻購買庫藏股。薩法洛說,它們就像是一般散戶,多在股價高檔時買入,卻在低檔時賣出。(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