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晶」會鑽!陸突破美防線 找到亞洲漏洞了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正當美國政府全力防堵中國發展先進半導體與AI技術以及提高中國產品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產業之際,其貿易夥伴馬來西亞卻可能成為一個大破口。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中國企業正尋求將製造業務轉移到馬來西亞,來規避美國的拑制與關稅。

報導指出,中國企業高層近來頻繁與馬來西亞政府高層會面,希望馬國政府保證如果他們將製造業務轉移到這個東南亞國家,就可以避開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關稅。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這些中國電池、醫療設備與半導體公司要求馬來西亞政府高層去遊說華盛頓當局不要對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製造或組裝的產品課徵關稅。

一名馬來西亞政府官員表示,今年6月中國鋰電池生產商億緯鋰能(EVE Energy Co., Ltd.)來馬來西亞拜會幾位部長和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他們計畫擴大在馬國的業務,但在此之前,他們希望得到能規避美國關稅的保證。該官員表示:「他們想要保證,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我們可以去遊說,但不可能知道美國未來會怎麼做」。

億緯鋰能約20%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

另一位馬來西亞政府官員表示,今年以來他們已經接待「數十名」中國半導體公司高層,這些人員想確定如果他們的總部設在馬來西亞,是否就可以合法將產品賣給美國,以及是否就可以取得美國的先進晶片。他們想知道如果他們在這裡或新加坡設立一家公司或取得「居籍」(domicile),是否就可以在馬來西亞取得或使用美國的晶片或GPU。

為了規避美國關稅,中國企業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到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使該地區湧現了來自中國的外國投資熱潮。拜登政府是否會對該地區的中國製產品祭出新的關稅措施,目前仍有待觀察。

根據美國官方2023年的官方數據,馬來西亞每年占美國半導體進口約20%,超過台灣、日本或韓國。

過去一年半來,中國公司在馬來西亞半導體重鎮檳城開設的工廠爆增。而在以工業和製造業聞名的柔佛州,中國企業計畫在當地設廠的詢問度也急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