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碳權交易何時上路?碳交所董座林修銘曝2關鍵時間

臺灣碳權交易所今(7)天於高雄正式揭牌成立,董事長林修銘透露未來碳權交易三大主軸,也進一步表示,國際碳權最快能在今年下半年上架交易,而國內碳權,則須待明年上半年才有機會上路。(延伸閱讀:臺灣碳交所正式掛牌!林修銘揭碳權交易3大板塊 國內交易分2方式

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圖/李瑞瑾攝
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圖/李瑞瑾攝

臺灣碳權交易所碳權交易,包含國內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國內增量抵換交易,以及國外碳權交易三大板塊。國內碳交易部分,林修銘說,大概明年上半年會先通過相關子法,先決定碳匯標準,才有可能具有碳定價的參考,國內碳交易目標在明年上半年上路,最快看看能不能在第一季上路。

林修銘進一步說明國內交易方式,他表示,自願減量,最重要是由賣方產生的碳權,向環保署專案申請,這專案要具有幾個特性,必須可以被測量,可以被報告等外加性,受到認同以後,就能到碳權交易所自願減量的平台上架,將分為林業與非林業型專案。

增量抵換部分,林修銘舉例,這不限種植造林,包含電動車、買gogoro、農漁業減碳等。民眾汰換老舊汽機車為電動車、農民汰換老舊農機為電動農機等,都可以到平台申請取得增量抵換額度,並透過平台出售予環評單位。林修銘也說,環保署本來就有這樣的平台,碳交所已經與環保署洽商,未來這平台會移轉到碳權交易所,做為評估使用。

淨零碳排就像瘦身 找人才先了解自重很重要

林修銘形容,做淨零碳排就像是準備要瘦身,先要知道自己的體重(碳排放)多少,這個就是致力培養碳盤查人才的原因,「這是做碳交易的基礎設施,需要有足夠的專業人才去做碳盤查工作」。

廣告

林修銘也說,碳權交易所有一個很大的業務是培育人才、教育訓練,會與北中南相關的國際機構或學術單位合作,針對與碳盤查、碳中和等等相關的概念做宣導,並做好教育訓練、培育碳盤查人才。

碳權交易所上路!人力銀行:綠領新貴10年成長6.5倍 科技業需求最高

國際碳權最快年底上架交易

國際碳權方面,林修銘說,國際的很多組織都在做自願減量,目前碳交所在接觸國際最具指標性的碳交易平台Gold Standard(GS),將會在九月簽MOU,最快今年年底前,國際碳權就能夠在碳權交易所上架。

針對如何確保國際碳權的品質,林修銘強調,那是碳權交易所應該要有的一個責任,確保碳權品質才能讓買方能夠獲得符合供應鏈要求的碳權,或者是他本身做ESG的宣誓。

碳權品質一定會跟環保署做充分溝通,維持國際、國內的一致的監理標準,在碳權交易所內部也有一個商品審議委員會,會非常慎選國際碳權標的,通過才可以在碳權交易所上架。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