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高齡癌症海嘯來襲 面臨4困境
【時報-台北電】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今年發布報告指出,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上升,年長癌症患者增加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呼籲各癌症中心應準備好因應「銀髮腫瘤海嘯」來臨。根據癌友服務團體和臨床醫師觀察,國內高齡癌友普遍面臨4大困境,包括家庭支持、經濟壓力、治療方式受限、資訊落差,亟需各界重視。
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20年癌症發生人數12萬1979人,相較於10年前(2010)的9萬3489人,大約增加3成;其中65歲以上癌症發生人數,從4萬3148人增加到5萬9634人,增幅約3成8,高於全年齡平均。
逾65歲癌友增幅3成8 高於平均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罹癌人口勢必增加,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也會是國家負擔,老年人罹癌帶來的衝擊是全面性的,整體治療更著重「團隊戰」,從生理、心理、社會經濟等方面著手評估。
老老照護缺資源 盼納長照體系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觀察到,部分男性高齡癌友可能在年輕時就脫離家庭獨立生活,在缺乏家庭資源下,也可能陷入經濟弱勢,罹癌後只能仰賴社工陪伴就醫、民間團體提供經濟協助;相較之下,女性癌友普遍和子女關係較密切,但即便有家人當後援,同樣可能面臨經濟、照護問題,對於整個家庭造成不小的壓力。
嚴必文分享一對偏鄉地區兄弟的「老老照護」案例,67歲的弟弟罹患口腔癌,且有小兒麻痺,照護者是70歲的單身哥哥,除了肩負經濟壓力,還需要出入接送、送餐等日常照護,因此需要癌友服務團體串聯地方性資源,兩者互補與結合,形成更緊密的癌友支持網絡。
「政府也應該扮演關注的角色」嚴必文提到,高齡癌症病友不一定符合長照資格,未來是否有可能放寬部分條件,讓更多癌友納入長照體系?她認為應由政府介入整合資源,讓高齡癌友不僅在醫院裡接受好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回到社區後也能獲得好的照護和協助。
另外,資訊落差問題也是高齡癌友一大困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關懷教育中心主任游懿群指出,老人家對於資訊接收比較吃力,通常由子女代替和醫師討論或做決定,之後再以簡化的語言告知病人,只有少數情況是高齡病人自己決定。
治療複雜性高 籲子女陪同就醫
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提到,高齡癌友治療複雜性較高,通常希望有子女陪同,以免老人家聽錯或記錯,「如果醫師說這個治療3成有效,結果病人回去跟家人說一定有效,那就慘了!」嚴必文指出,如何利用適當的工具,幫助高齡癌友更有效地獲取正確資訊,也是政府、醫療院所及民間團體需要共同思考的方向。(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