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關稅戰攪局 中美氣候談判恐卡關

【時報-台北電】美國5月重磅宣布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關稅,中美氣候特使接下來的談判也面臨新挑戰。中國氣候變遷事務特使劉振民表示,不希望美方將電動車關稅引入多邊氣候變遷談判當中,否則恐不利於全球合作。

劉振民25日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做了上述表示。他說,近年美中氣候談判受累於雙邊關係僵持,於2023年才在時任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和時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互訪時,公布「陽光之鄉聲明」,共同承諾加速用綠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並宣布成立氣候合作工作小組。

然而,進入2024年以來,在中國電動車補貼和產能過剩爭議下,電動車貿易戰一觸即發,涉及綠能領域的氣候談判再度面臨卡關危機。

針對電動車關稅議題,劉振民表達不滿,他說:「美國同事告訴我,他們會把這個問題視為一個雙邊貿易的問題」,中方不希望美國將關稅問題,引入多邊氣候變遷談判中,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將使多邊氣候變遷合作受到嚴重衝擊。

劉振民並警告:「如果該問題介入,整個多邊氣候變化合作就會完全垮掉。」

劉振民表示,希望美方能夠體認到,單方面的措施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是不利的,也希望美方認識到這樣的問題只能透過雙邊談判來解決。至於美國盟友跟進對中國電動車提高關稅政策,劉振民指出,歐盟也應該回到對話的軌道上,透過談判解決有關問題。

面對美歐夾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多位官員近期接力出訪歐洲,尋求穩定中歐關係,劉振民也於5月前往美國會見美國氣候特使波德斯達(John Podesta),成為雙邊新任特使首度正式會晤。

廣告

各國緊盯中國電動車、太陽能板等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問題之際,劉振民於論壇上反批,「產能過剩」是個偽命題,企業之間可能會存在競爭,而競爭是一種進步的現象。但從市場需求來看,目前的產能其實仍遠遠不夠,還需要大量增加產能,以滿足中國以及全世界能源轉型,尤其是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的需求。

劉振民亦曾表示,若完全不採用中國生產的綠能相關產品,全球能源轉型成本將增加2成,導致全球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進程因此受阻。(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晴安/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