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小套房900多萬不合理?市場機制下也是剛好而已!

從統計數據來看,台灣房地產在全球確實是相對昂貴,但是,價格高不等於不合理。自由市場機制下,不同的品質對應不同的價格,從汽車、手機、服飾、背包到各種服務業,一樣屬性的商品或服務,價格落差都可能非常大。

房地產是價格波動相對穩定的抵押品,又有很大的資本槓桿

台灣房地產,相對於大部分的受薪階級,確實很貴,但貴不等於不合理,就跟名車和名牌包一樣,有不同等級的價格,匹配不同等級的商品。

房地產也跟商品一樣,甚至是高度資本化的金融商品,因為它跟金融市場掛勾非常深,本身是價格波動相對穩定的抵押品,同時又可以產生很大的資本槓桿,屬性完全就是金融市場的一項商品。

汽車、珠寶、貴金屬、精品,價格穩定性都比房地產更差。房地產毫無疑問就是金融商品的一種,事實就是如此,有些人會提出很多說法,但現實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沒有任何商品的價格可以長期被高估

所有在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下的商品,價格從來沒有長期高估或低估的,如果低估了,慧眼者會進場套利,直到沒有套利空間為止;高估了也一樣,市場機制會讓持有者拋售,直到價格沒有高估為止。

錢是很 Smart 的,沒有商品可以長期在公開市場上,維持價格高估的狀態。小規模的商品還勉強可以,主力和大戶們可以鎖籌碼,但是像房地產這種規模非常大的產業,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就像改變河流流向還可以做到,但是改變洋流流向,那困難度就非常高了。

我曾遇到讀者用台北市一間小套房價格高達 900 萬的例子來跟我說「房價不合理。」但是,我認為要看數據,如果那間套房可以月租 1.5 萬元順利出租,代表市場機制下,那間套房的經濟產值一年 18 萬元是可以達成的。

廣告

按照目前的市場利率去推估,假設殖利率 2%,那該套房售價 900 萬完全合乎市場機制,而且屋主還要負擔修繕、稅務與維護成本,年報酬率一定低於 2%,屋主只賣 900 萬,並沒有高估或低估。如果那間套房面積是 10 坪,那 1 坪 90 萬也是合理的數據推估。

因為市場機制下,那個物件的生產力就是這麼高,高到撐起 1 坪 90 萬的價值,就跟有些名車售價可能超過 500 萬以上,因為那台車的綜合性能,只要有很多買家願意用500 萬以上去買它,那就是市場機制下的合理價格。

一坪 50 萬以上的房子,那只是超出許多受薪階級的負擔能力,但那不等於價格不合理。

假設一棟 4 層樓的透天厝,2 到 4 樓每層都有三間套房可以出租,該地段套房平均月租 7,000元,1 樓店月租 10 萬元,整棟房子的一年產值就高達 195.6 萬,報酬率抓2% 去反推,整棟房子賣個 1 億元也是剛好而已。

如果該棟房子權狀是 200 坪,那一坪就是 50 萬,這些都是符合市場機制的概念去推算。買不起或價格很高,不等於價格不合理。

勞動生產力低,卻又想買經濟生產力極高的商品,買家能力自然就難以負荷了

如果我覺得「一個 LV 包包售價 20 萬根本不合理」,這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對LV 包包的價格判斷方式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對它的訂價機制肯定不認同,但那不等於一個 LV 包包賣 20 萬不合理。在市場機制下,它就是合理的,不然它早就倒閉了。

我也可以選擇買一個幾百塊的路邊攤,或者平價的實用背包,反正市場機制下,你付出的成本,會有相對應的品質。低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商品,它一定有相對應的缺點,畢竟價格會反映在品質上。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炒房受重罰,房價將下跌!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
【2023房市預測】今年想買房嗎?樂居:撿便宜的時機還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