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運動,不要傷害】什麼是運動傷害?|王瑞玲

廣義來說,凡是有和肢體接觸或非接觸的運動,無論是直接或間接所造成的傷害,都可以稱之為「運動傷害」。

像是足球、籃球、橄欖球等碰撞推擠項目,就屬於接觸性的運動;游泳、網球、高爾夫球、慢跑、滑雪,雖不致遭接觸性的碰撞,但這些項目可能會在皮膚、肌肉、肌腱、韌帶、半月板、神經上造成傷害。


【5個愛運動的理由】

不管任何疾病的預防及保養,醫師們總是一再叮嚀民眾,最好能「多運動」,但偏偏有人愛唱反調。


為什麼要運動?

為了能說服讀者們,以下歸納出5 個培養運動習慣的理由。


1. 為了健康

運動可以加強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老化,增加肌力及耐力,改善身體的柔軟度、肢體活動,反應更敏捷、減少傷害,並可促進食欲、改
善睡眠等等。


2. 為了改變體型

藉由運動,胖子希望能瘦一些,瘦子則希望增加體重來改變外形,壯年人則想要肌肉更發達些。


3. 為了娛樂消遣

為了打發時間,或是在某種運動中找到樂趣。


4. 為了榮譽

職業或業餘運動員希望能在比賽時爭取最好的成績與榮譽。


5. 為了謀生

職業運動員為了拿到高薪、獎金,或有形、無形的贊助等,必
須不斷地練習。

有了運動的理由,運動的次數可能會變得頻繁,這時就要預防傷害的發生及發
生時的處理方式。


【急性運動傷害】

第一次因外力的碰撞、跌倒所造成傷害,同時可以立即觀察到患部的變化。

例如籃球的足踝、足球的膝關節傷害、摔角的骨關節扭傷等等激烈的、急性的扭傷、撞傷、挫傷、擦傷等,需要在第一時間做適當的緊急處理,甚至在處理之後需盡快就醫。


【急性運動傷害的種類與處理】

所謂「急性運動傷害」是指第一次因外力或內力的急劇碰撞或扭到,而造成組織的破壞,例如撞傷、碰傷、挫傷、脫臼、踝關節扭傷或因跨欄時發生的大腿後肌拉傷等等,這時患部會有明顯的紅、腫、熱、痛表現。


【挫傷 contusion】

某種鈍力打在皮膚上,使身體內部組織發生傷害,這時微血管破裂、出血,並滲透皮下組織及肌肉層中、因此可分為輕、中、重三等級,嚴重時,甚至肌纖維會斷裂。

處理

通常在急性期,應該立即於受傷的部位冷敷,使血管收縮,並抑制組織發炎,同時給予固定、休息,絕對不可以按摩,否則更加重傷害的程度。

當急性期過後、發炎症狀消失後,可以利用熱敷或水療,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幫助吸收因傷害而積存的酵素,來加速組織恢復。

所以冰敷的時間,隨著嚴重的程度來決定,甚至需要到1 ~2 個月之久。


【拉傷 strain】

指肌肉、肌腱、肌膜組織的傷害,依拉傷程度可分3 種:

1. 輕度

只有少數肌肉微細纖維斷裂,所造成的肌肉內血腫,出血量不多,但血液全積聚在肌膜織裡面,使壓力增加,運動時肌肉會產生劇烈的疼痛。

處理

不需要手術,只要適當的肌力復健(即增強肌力的運動)即可,但功能的恢復較慢。


2. 中度

肌纖維不完全斷裂,使肌纖維、肌膜、血管受損,造成肌肉內有明顯的出血,外觀患部出現腫大、瘀血,並伴有劇烈的痛感,內縮時會產生劇痛、肌力減弱。

處理

不論是輕度、中度的拉傷都應該馬上停止所有的運動,並立即對局部施以冰敷,絕對不可以熱敷或按摩,否則患部會腫大,甚至變成完全斷裂,但功能的恢復反而比輕度拉傷還快。


3. 重度

肌纖維完全斷裂,斷裂處會凹下去,肌肉連貫性消失,兩端鼓起來,常發生在肌肉和肌腱的交合處,因分離而形成腫大的硬塊,不但患部有嚴重的瘀血腫脹並伴隨劇烈疼痛。常見的肌腱傷害為股四頭肌、膕旁肌、鼠蹊部的內展肌、後跟肌腱的斷裂等。

處理

必須轉送到醫院治療,後跟肌腱斷裂的人,雖可使用石膏固定的保守療法,但大部分骨科醫師仍認為,因肌力的喪失及外觀的變形,採用手術縫合的方式較能得到良好的預期效果。


【扭傷 sprain 】

指韌帶或關節囊的傷害。

當某個部位或關節受到強力的拉扯,這種傷害最常發生在腳踝、膝蓋、肩膀等關節位置,其中以踝關節最常見。

處理

先用彈性繃帶將踝關節固定,冰敷、包紮消腫,只要遵照醫囑,效果大多都會很好。如果組織發炎,就需要用「抗炎劑」,一般來說,軟組織只要3 週就可以復原。


【運動傷害最常發生的原因】

任何部位因運動不當或運動過度而受傷時,人體組織會短時間缺氧,同時分泌出一種酵素,這種酵素會使血管壁的滲透壓增高,這時血清與血球便會由血管滲透到組織裡,使組織呈現發炎的徵兆。

一旦組織裡的水分增加,造成組織腫脹、紅血球滲透進去,受傷部位便開始會有發紅的現象,這時受傷部位的血清與紅血球增加,使溫度提高,造成「熱」的產生,接著,局部的腫脹壓迫到神經,引起疼痛,這種「紅、腫、熱、痛」的連鎖反應,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發炎」症狀。


而造成這些運動傷害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有8 種:

1. 犯規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常因對方的犯規而造成急性外因性的傷害,例如:足球選手可能會下背部被對方踢傷下肢,造成腰椎、椎弓骨折或創傷。


2. 熱身不足

熱身不足時,容易發生肌肉韌帶拉傷害。


3. 運動過度(練習過度)

容易發生疲勞性的傷害,像是排球、籃球、跳高等跳躍過多的運動,就容易發生髕腱炎,像棒球肘、網球肘等。


4. 技巧錯誤

運動時的姿勢、技巧不正確,也容易造成傷害。最常見的是打網球的人。


5. 注意力不集中

需要技巧性的運動,例如玩滑板、踢足球等,往往一不留神,不是傷了自己,就是傷到別人。


6. 外在壓力

為了要表現好成續,做出超過自己極限的動作而受傷。


7. 運動場地或器材的缺陷

凹凸不平的場地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器材本身不適合自己,例如網球拍的握柄大小、球鞋不適、材質太差等都可能引發受傷。


8. 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

足球、籃球是最常發生碰撞、接觸性的運動項目。


【透過生物力學來了解運動傷害】

平常看似簡單、做起來容易的運動,不管是休閒類或是競賽類,都需要靠人體肌肉系統所產生的「力」,來帶動骨骼關節系統產生的「動」,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現象,我們稱之為「生物力學」。

生物力學研究的領域包括:復健、走路與跑步的正常與異常、關節與肌肉收縮功能、電刺激,因此多年來,不管是體育界或是醫界,凡是從事運動醫學的工作者,都是用生物力學來探討運動醫學。

人體生理機能複雜,體育界及醫界期望能在不同運動型態中,從運動員身上找尋造成傷害的原因,同時也積極地從生物力學的原理,尋求多種運動操作、動作,深入了解傷害的過程,並找出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

運動傷害和生物力學是息息相關的,在治療中,醫師可以針對傷害來對症下藥,更可預防、降低未來再次發生的機率,並利用已知的生物學原則,訓練出傑出的運動員,這就是兩者相輔相成、重疊運用奧妙之處。


【運動型態和傷害得部位有關】

不同的運動型態,會接觸到不同的身體部位,有些部位在反覆使用的情況下,便會產生不同的運動傷害。

籃球、羽毛球、網球、跑步

膝部前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跟腱炎

棒球

挫傷、棒球肘、肩膀脫臼、旋轉袖受傷

排球

臏骨韌帶炎、棘上肌和棘下肌肌肉萎縮

高爾夫球

肩部旋轉肌斷裂、高爾夫球肘、腱鞘囊腫

跆拳道

挫傷、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骨膜炎、關節炎、肌腱炎

游泳

肱二頭肌肌腱炎、肩卡住症候群

騎腳踏車

臀肌拉傷、頭部僵硬、下背痛、腕隧道症候群

內文摘錄:原水文化 / 全彩圖解骨科診治照護全書

【本文由BODY體面雜誌提供,未經授權,商業登記公司網站請勿任意轉載】

BODY官網 : http://www.ibody.com.tw/
BODY FB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BODYFANS/
BODY 官方 line : https://page.line.me/viy6064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