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子》鴻海電動車走向全球 聚焦布局2大零組件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積極落實「3+3」策略發展布局,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觀察,鴻海針對電動車製造採用營運本地化(BOL)模式,已與許多海外業者展開合作計畫、走向全球,並積極布局電池、半導體製造等2大電動車相關零部件,以滿足供應鏈客戶需求。

鴻海2019年底正式對外揭示「3+3」策略布局,做為集團下一階段成長動能,包括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等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人工智慧(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等三大核心技術,作為發展三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在電動車、電池、半導體已有不同程度進展。

鴻海近期在法說會中,已多次揭示2025年電動車事業部KPI目標,包括營收上看1兆元、電動車銷量達75萬台、毛利率達10%等。為達成此目標,鴻海電動車製造採用BOL模式,除了母國市場台灣外,並計畫布局美國、南美、東南亞、南亞等全球地區。

其中,鴻海上半年買下Lordstown美國俄亥俄州廠房及設備後,已成為集團北美重要生產基地,正為當地電動車業者代工。集團並持續朝南美洲的墨西哥布局,包括電池及汽車零組件,目標是提供一站式服務。

此外,鴻海亦在泰國、印尼、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與當地大型企業設立合資公司布局,如泰國國家石油(PTT)、印度Vedanta、印尼Indika能源等,朝電動車組裝、動力電池、車用半導體等生產方向發展。

林芬卉指出,鴻海對關鍵零部件著重布局有電動車心臟之稱的電池,與台灣上游材料業者合作,主要開發磷酸鐵鋰及次世代固態電池,甚至包括電池回收技術。而半導體發展亦以電動車應用為主,因電動車所需晶片數量較油車多出4~10倍,採多方結盟方式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