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遊樂場設施檢驗大塞車 監察院糾正衛服部

監察院。(本報資料照片)
監察院。(本報資料照片)

監察院10日表示,衛福部修正「兒童遊戲場安全管理規範」未做好政策影響評估,導致2021年爆發全國兒童遊戲場(遊具)檢驗大塞車,完工後無法使用,因此調查的監委王幼玲、趙永清、范巽綠、蕭自佑提案糾正衛福部。監委表示,衛福部修正規定後,因檢驗認定標準不一,且無法與時俱進,讓許多新型遊具無法通過檢驗,可能在延宕六年後,還是有許多創意遊具面臨看的到卻玩不到的窘境,最終被拆除或無法使用。

監委王幼玲指出,衛福部106年修正「兒童遊戲場規範」,規定兒童遊戲場設施開放使用前,應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的檢驗機構開立的合格報告,以及陳報兒童遊戲場主管機關備查,原本規定在修正前已設置的遊戲場,應於3年內完成備查,但在109年1月底國教署檢查後,發現全國學校裡只有20%完成備查,所以又寬限到112年1月24日。目前截至111年4月14日的完成檢驗率只有66%,屆時未通過檢驗的兒童遊具恐將面臨拆除或無法使用的局面。

王幼玲提出五大爭議,一、因檢驗量能等管理問題,造成檢驗塞車,已完工的設施須排隊等待至半年以上才能檢驗;二、檢驗認定標準不一,因有許多檢驗標準,導致專家們意見不同;三、法規未於時俱進,國內早進口許多新式、共融遊具,但卻還是用制式法規,未進行滾動式檢討,監察院也指出,國內目前尚無經TAF認證之檢驗機構能出具EN(歐盟)的檢驗報告;四、停權寒蟬效應,檢驗機構須定期接受TAF評鑑,檢驗員的專業判斷被限縮,因此不敢下決定,擔心被停權,五、檢驗收費標準,標檢局雖於109年研訂,「兒童遊戲場建議收費區間標準表(草案)」,但過於簡略沒有強制約束力,導致複驗合格費用頻頻漲價。

王幼玲舉例,調查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共融旋轉盤」檢驗不合格面臨報廢拆除時發現,檢驗標準認定不一、法規未與時俱進、檢驗機構擔心停權而限縮解釋等複合式因素所引發出來的連鎖效應,衛福部未事前預防,以致爭議蔓延擴大,嚴重影響兒童遊戲權益。

監委蕭自佑最後表示,檢驗最底層的問題就是如發生意外,該誰咎責,他們建議教育部與衛福部應該多跟社會溝通對話,要在安全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才能不限制到遊具發展性,讓罐頭遊具的遍及率減低,提供具創意、親近大自然、具挑戰性的遊具給兒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