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報酬率出爐 凸顯短債吸引力 新興市場債成黑馬 利多還能持續嗎?
相對於股票市場近年定於一尊的AI主旋律,固定收益市場就顯得百家爭鳴;
除了美國公債,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繳出亮眼表現。投資人應該如何挑選?
文/張道宜
講到債券型基金,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近兩年熱賣的長天期債券ETF;但如果從績效角度來看,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近一年債券基金報酬率前十名,幾乎都是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以及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的天下。
績效也反映在巿場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4月出現自去年7月以來的首次資金淨流入。儘管2024年至今仍是淨流出,但與2022、2023年資金至少淨流出3百億美元相比,市場似乎在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上看到了一線生機。
對投資人而言,除了盯著不動如山的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與上下起伏的美債殖利率,新興市場債券會是另一個可行的選項嗎?
波動風險大 魅力不如美債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績效脫穎而出,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的改善。富達國際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總監主管陳詠詩分析,儘管過去3年歷經疫情與美國升息挑戰,新興市場國家在政府財政政策帶領下逐漸走出低谷;而隨著體質改善,主權信評調整調升國家數量已超越調降的國家,通貨膨脹獲得控制,央行也具備寬鬆貨幣政策的空間。
歷史經驗也顯示,在美國聯準會利率高原期,也就是長時間維持高利率不變下,邊境市場債券與新興市場債券,在整體報酬率上也優於其他固定收益產品。原因在於美國債券市場受到聯準會降息決策舉棋不定影響,存續期較長的公債價格始終不振;反觀存續期較短的新興市場債券,殖利率也較公債高出2到3個百分點,因此吸引市場關注。
不過,《財訊》雙週刊指出,專家仍認為,潛藏在債券收益背後的市場波動依舊不可輕忽。「新興市場美元債,今年以來表現確實很亮眼,但現在才看到的投資人要注意,利差已經愈來愈窄了。」貝萊德前零售業務亞洲區主管,現任「基金事」創辦人張凌雲提醒,「現在新興市場主權債債券,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利差已不到兩個百分點,來到歷史新低,還值得投資嗎?這是投資人要思考的事。」
儘管過去3年對巿場美債熱賣議題主張投資人應謹慎以對,張凌雲也認為下半年「應該是時候了」。美國銀行(BofA)5月的客戶調查也顯示,49%的受訪者認為長天期債券是今年最具信心的交易,比4月高出19個百分點。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新興市場債券即使績效優異,在資金吸引力上仍遠遠不如美債。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看好美債。5月初,一篇〈他們只是要賣你債券基金〉的短文掀起市場討論,不僅標題劍指市場最熱門的債券基金,更讓人訝異的,作者竟是昔日的「債券天王」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
簡單來說,相較於市場主流從需求面思考債券價格,葛洛斯看的則是供給面。首先,美國政府為了大舉擴張,大幅發行公債,2024年預計達到GDP的99%,在2034年更預計增至116%。換言之,不論聯準會如何透過利率政策調整短期利率,面臨供給量激增,長期公債價格勢必難以為繼。
這並非葛洛斯的一家之言,巴克萊銀行也持著同樣的觀點,在其四月底的《重構固定收益市場的五大力量》報告中,就將「美國公債海嘯」(treasury tsunami)視為一股不可忽視的趨勢,「研究顯示,預計赤字占GDP比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10年期公債殖利率就會增加約0.2%,因為投資者需要為較差的財政狀況索取補償。」
利差漸縮小 匯差也應考慮
如果葛洛斯所言為真,美國長債價格可能因為供給原因不如預期,對於追求固定收益而非資本利得的債券投資人而言,短天期債券,例如新興市場債券與非投資等級債券,可能就是更具吸引力的選項。
儘管市場風向混雜,增加債券投資人在資產配置與調整的難度,但從個人投資來看,專家認為要跳脫市場雜訊,清楚把自己的理財目標,連結投資工具的特性與限制才是關鍵。
「我認為債券投資人期待的,第一是穩定收息,第二是比公債再高一點的報酬;以目前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約4.5%來看,5到8%的報酬是可以期待的。」安聯美國短年期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認為,新興市場雖然報酬表現亮眼,但風險不只較高,影響因素也更複雜,不一定符合「穩定」的訴求。
《財訊》雙週刊指出,除了新興市場的潛在風險,富達陳詠詩也建議,除非對外匯操作有信心的投資人,建議還是買進美元,或強勢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雖然美元未來在進入降息循環可能轉弱,但是相較於新興市場貨幣同時還要面臨市場的不確定性,美元計價的債券會更具備可預測性。…(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2期)
延伸閱讀:
解讀輝達訂單模式透視兩大考驗...AI伺服器廠競賽 前後段班差距浮現
賴清德最信任的男人!霸氣縣長潘孟安 變溫暖大叔 外表粗獷卻心思細膩
中芯坐二望一,台廠為何老神在在?晶圓代工營收大風吹 財報暗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