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監測台鐵花東潛勢區 擬導入AI輔助

【時報-台北電】台鐵新自強號列車21日於花蓮崇德至和仁間撞擊土石流出軌,造成司機員手部骨折與8名旅客受傷,台鐵第一時間歸咎於天災,但後續爆出現場監視器其實有拍到土石流淹沒軌道卻無人示警。立委建議監視系統應加入AI功能,交通部表示,會朝此方向研議。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6日邀交通部航港局、台灣港務公司針對「智慧航安、智慧港灣港口相關計畫辦理情形」專題報告,許多立委聚焦台鐵安全議題。民進黨立委李昆澤質疑,台鐵行控中心螢幕牆有10多個螢幕輪播監視器畫面,若沒主動告警,單靠人力很難發現問題。

國民黨立委魯明哲也認為,台鐵出事後才調監視器畫面,人工事後檢查是浪費預算,裝了也沒用,建議連結AI功能,透過前後畫面比對,發現異常後通報,類似軟體現今非常普遍,也不用花多少錢,盼台鐵管理更智慧化。

交通部常務次長林國顯回應,台鐵會朝導入AI的方向研擬,另針對宜花東地區的土石流潛勢區,會在1個月內盤點完並提出整治計畫,初期先設置監看系統、設置水位計等。

國民黨立委黃健豪說,受極端氣候影響,過去沒出事的地方現在也發生問題,高鐵全線350公里就有95處落石告警系統,台鐵路線1065公里只裝64處,質疑數量不夠。林國顯說明,高鐵從選線時就避開危險路段,先天條件較好,台鐵宜花東則有許多邊坡要防治,廣設告警系統值得台鐵學習。

台鐵公司統計,花蓮工務段轄內北迴線設有2處落石告警系統,共有23支攝影機,另有2支輔助攝影機監控水位,後續將於北迴線增設8處落石告警及阻隔設施並採電網模式設置,透過增設攝影機、人工監看與水位計,及時應對突發狀況。(新聞來源:中國時報─陳祐誠、蔡明(亙)/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