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博弈 決勝晶片戰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發展半導體為各國重要的產業戰略,動作最積極的亞洲地區,從日本、韓國到中國大陸、東協諸國,或引進外資、打造規模龐大的園區,以及在抵制之下設法突圍,各依不同的條件與情勢,尋找對策。對台灣而言,更是一盤機會與挑戰兼具的新局。工商時報記者近期分赴日、韓、越三國實地採訪,為讀者如實報導半導體產業競爭現況。

2024年5月底,距離首爾約50公里的近郊,一輛輛挖土機,散落在一望無際的空地各處忙著整地,遠遠望去有如是會動的火柴盒。挖土機在無邊無際的空間有序的前行,這裡就是京畿道龍仁市遠三面全球最大半導體聚落的預定地,是韓國總統尹錫悅誓言,不惜動用一切資源都要打贏「晶片戰爭」的場域。

當鏡頭拉到從首爾到九州飛行時間只需約1.5小時的熊本縣,台積電近年全球布局中首座開幕的海外晶圓廠,就座落在九州熊本縣菊池郡菊陽町、隔著條馬路,就是一大片的高麗菜田。

高麗菜田與高科技晶圓廠的強烈對比,交織出了中美科技戰升溫之下,面對全球各地毫不猶豫的發放補貼,重振半導體產業時,韓日兩國為了維持在晶片戰爭中,尚有強勢與領先地位的焦慮與企圖。

擺在目前的事實是,中美兩強的對立與衝突,導致2023年韓國出口半導體產品的規模,縮減至986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衰落23.7%,全國出口額占比從20%降至14%,進一步對韓國經濟造成沉重的打擊。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指出,危及韓國半導體重要性的巨變,供應鏈轉移的碰撞還在其次,主要是強權之間的衝突。

廣告

韓國強攻邏輯晶片固樁

面對強權衝突,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接受記者訪問時,矢志要維持韓國在記憶體晶片的領先優勢,進一步試圖擴大在邏輯晶片領域的重要性,讓韓國得以維持半導體強國的地位。

而耗費622兆韓元(約新台幣15兆元)、總面積達2.1萬公頃、相當於近3萬個足球場的「全球最大」龍仁半導體聚落,就是韓國展現維持半導體強國地位企圖心代表作,也是尹錫悅承諾投入所有資源贏得「晶片戰爭」的手段之一。

為了能夠確實的打贏這場晶片戰爭,韓國經濟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崔相穆5月下旬宣布,將砸下逾10兆韓元(約新台幣2,400億元)巨資,支援韓國在半導體產業鏈中較弱的材料、設備製造商、無廠半導體製造商(fabless)等領域的研發、投資。

甚至,韓國產業專家透露,政府還考慮透過韓國開發銀行(KDB Bank)增資,擴大對半導體產業的貸款和擔保,並設立一個由國家與私人金融機構資助的新基金,為企業建廠分攤成本。

日本要贏回失落的30年

然而,想要在全球晶片戰中取得優勢地位的不只韓國,一海之隔的日本,也以九州為中心、以熊本縣台積電合資廠為基地,展現重返19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全盛時期的雄心。九州經濟連合會(九經連)會長倉富純男不諱言,日本過去出現過「失落的30年」,台積電投資熊本的計畫,被視為日本半導體產業重獲新生的契機。

30年前,全球前10大半導體廠商中,日本電氣、東芝、日立位居前三名,日本生產的晶片市占率高達全球一半,其中擁有豐富水資源與年輕勞動力的九州,就是最強大生產中心的代表地區,半導體產值占全日本4成,其中又以福岡、熊本兩地為生產的主力。

當地業者指出,九州底蘊仍然深厚,目前仍有近千家半導體企業,供應鏈實力較強,其中福岡有300多家,熊本也有200多家,而亞洲半導體設備的指標大廠–東京威力科創、電子大廠索尼(SONY)等均在當地設廠。

倉富純男說,半導體產業被日本政府視為重大戰略產業,以熊本為軸心的九州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除了本身具有的優勢條件外,更獲得日本政府與包括九經連在內工商團體、學術界的協調與支持,這是九州難以取代的優勢所在。

九州拚打造半導體供應鏈

倉富純男以台積電投資案為例說,這不會只是熊本當地的問題,更是全九州都要動員協助,日本政府也以全國視野的角度,在資金、供應鏈、人才、資源等多方面調度幫忙。事實上,近年半導體企業開始往九州匯聚,多家材料商、設備商,陸續前往福岡、宮崎、佐賀、長崎等地設廠投資,持續積累著九州半導體供應鏈的實力。

然而,黎明與餘暉的分野,如果沒有時間做為界線,往往很模糊,2024年韓日在晶片戰中的「勢在必行」,究竟會是黎明的開始?還是只是餘暉?故事還沒劃下句點。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鋼明年元月、Q1內銷開平低盤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