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台日半導體產業合作應共存共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台日合作與日本半導體產業能否振興的重點,在於「共存共榮」。圖/本報資料照片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台日合作與日本半導體產業能否振興的重點,在於「共存共榮」。圖/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全球晶片戰及台日半導體產業的合作,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日前接受日媒採訪時指出,台日合作與日本半導體產業能否振興的重點,在於「共存共榮」。台灣、日本應該匯聚各自的優勢、建構創造價值的雙向關係。

日本在1980年代曾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霸主,但隨著美國壓力以及產業競爭力流失下,迄今日本半導體產業雖在材料、設備領域仍有強大競爭力,但製造環節卻陷入失落的30年。日本政府近年積極振興本土半導體產業,除了提供高額補貼邀請台積電前往熊本設廠,還在北海道打造國家隊Rapidus,希望2027年能量產2奈米晶片。

日經新聞25日報導,施振榮6月中旬在台灣接受訪問時,對於日本邀請台積電赴日設廠一事指出,「先進晶片從研發階段就必須跨領域的合作,日本的材料、製造設備非常強,但日本企業對於向其他公司提供技術轉移,抱著消極的姿態,傾向於避免擔經營風險」。

談及台日合作與日本半導體、電子產業能否復興時,施振榮表示,「我覺得可以,重點是要『共存共榮』。台灣、日本應該匯聚各自的優勢、建構創造價值的雙向關係」。

施振榮表還說過去台灣企業將中國大陸作為主要生產據點,但如今AI伺服器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已回到台灣。台灣工廠稼動率、良率高,勞動成本也相對具有競爭力。台灣以外唯一有機會的,就是日本,畢竟日本半導體產業過去曾擁有高產能。

施振榮近日也在東京大學發表專題演講,分享他的王道經營學及對日本企業的觀察。施振榮表示,產業全球分工雖可具有創新、速度、彈性、成本等競爭優勢,但從巿場角度來看,供應鏈需要有人整合,扮演「虛擬垂直整合者」的重要角色,未來台日可以扮演這個關鍵性的角色,在全球AI供應鏈中做出貢獻。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
聖暉 今年營收挑戰200億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