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出一桶金】領到薪水怎麼分配?善用631法則、333法則、六罐子理財法

許多人將第一桶金視為人生的里程碑,巴菲特曾說:「開始存錢並及早投資,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你開始存你的第一桶金了嗎?Yahoo奇摩股市【存出一桶金】帶你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並找對投資工具,幫你儘早存到第一桶金!

畢業季來臨,社會新鮮人紛紛步入職場,你是否也開始規劃存第一桶金了?根據人力銀行調查,2023 年新鮮人的平均薪資為 31,452 元,若沒好好規劃薪水分配,恐怕會離你的第一桶金愈來愈遠,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淪為月光族。

那麼領到薪水該怎麼分配?記得「先存再花」才是關鍵!其實存錢就像減肥一樣,只靠著節食和忍耐,通常無法堅持太久,但只要養成良好習慣,很容易就能維持下去,本篇Yahoo奇摩股市將介紹適合新手的薪水分配方法,包含 631 法則、333 法則、六罐子理財法,希望能協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儲蓄方式,無痛也能存到第一桶金!

那麼領到薪水該怎麼分配?「先存再花」才是關鍵(示意圖/Getty Images)
那麼領到薪水該怎麼分配?「先存再花」才是關鍵(示意圖/Getty Images) (Ivan-balvan via Getty Images)

很多人理財是將收入減掉支出,剩下來的錢再拿去存起來,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花費透支,每個月能儲蓄的錢可能寥寥無幾,因此一定要有「先存錢,再花錢」的概念,才能真正存到錢,這又被稱為富人公式:「收入-儲蓄=支出」。

薪水「先存再花」這個做法很簡單,但卻是關鍵!我們可以依照以下介紹的薪水分配法,將每個月收入分配到各自的用途上,假設薪水 3 萬的上班族,規劃將三分之一的錢都存起來,那麼就能設定自動轉帳功能,於每個月固定日期將 1 萬元轉進儲蓄帳戶中,並且這個帳戶「只進不出」,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在拚命存錢,剩下來的也能自由花費,長久下來還能看到儲蓄帳戶愈長愈大!

廣告

延伸閱讀》先存再花vs.先花再存 存款差距竟達5倍以上!

「631 法則」是將薪水依照「6:3:1」分配成三塊:60% 的薪水用在日常花費, 30% 的薪水用在儲蓄理財,10% 的薪水用在風險規劃。

  • 60% 日常花費

631 薪水分配法適合社會新鮮人,由於剛畢業收入較低,生活花費的占比就會顯得比較高,如果是北漂族或是租房族的話,60% 花費可能已經非常緊縮,更要盡量減少非必要的花費。

  • 30% 儲蓄理財

儲蓄比例建議不要小於 30%,不然存錢速度會變得非常緩慢,可能會很難存到錢,當儲蓄到達一定金額之後,就可以從這個比例再去做細分,例如 15% 用於儲蓄,另外的 15% 再拿去投資。

  • 10% 風險規劃

在還沒存到緊急預備金的情況下,保險規劃也是非常重要的,當不幸生病或發生意外,有時候要花的錢可能會比儲蓄還要來得多,因此每個月提撥 10% 就能用小錢買到大保障。

延伸閱讀》新鮮人必看!沒有富爸爸 要懂得善用薪水致富!

「333 原則」是將薪水分配成三等份: 33% 的薪水用在儲蓄理財, 33% 的薪水用在投資理財, 33% 的薪水用在日常花費。

  • 33% 儲蓄理財 / 緊急預備金

每個月領到薪水之後,無論如何先強迫自己把三分之一存下來,放在活存或定存都可以,最主要是能先存到一筆緊急預備金,若未來發生突發狀況時,就可以動用這個帳戶的資金,以避免影響到正常生活。

  • 33% 投資理財

將薪水的三分之一用於投資理財,包含股票、基金、ETF、房地產等,此外,購買書籍、上課進修等也算是投資自己的一種,先前和大家提到開源和節流兩者都很重要,而透過投資錢滾錢也能讓你的資產越滾越大。

  • 33% 日常花費

在日常必要消費的比例,333 法則比起 631 法則少了一半,因此較適合日常花費較少的人,例如不需在外租屋的上班族,就能將更多的薪水比例拿來投資理財。

333原則 vs 631原則 儲蓄金額比一比

333原則 vs 631原則 儲蓄金額比較
333原則 vs 631原則 儲蓄金額比較

若以月薪 3 萬元的小資族來說,根據「333原則」每月要存 1 萬元、「631原則」每月要存 9000 元,雖然每月儲蓄金額只相差 1 千元,但時間拉長到 10 年來看,採用 333 原則就能比 631 原則多存 12 萬,若加上銀行定存利息可能還會差得更多,不過兩者還是要依照自身財務、生活狀況去做選擇,若選擇不適合自己的薪水分配方式,可能也無法持久堅持下去。

延伸閱讀》帳戶「多管齊下」理財術 小資族無痛存錢好輕鬆

「六罐子理財法」出自《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稱這是全世界最簡單、最容易、也最有效的理財方式,這個方法是將薪水分配成六等份,並依照以下順序分配進不同帳戶中。

  • 10% 財富自由帳戶

財富自由帳戶就是用來投資在「可以產生被動收入」的資產上面,例如股票、基金等等,並且只能存入不能提出。

  • 10% 教育帳戶

教育帳戶也就是所謂的學習帳戶,當財富自由帳戶愈存愈多時,不懂得選擇投資標的也是沒用的,因此就能用這個帳戶的錢投資自己,充實自身的理財知識。

  • 50% 生活必需帳戶

生活必需帳戶包含水電房租、伙食費、交通費、保險費等必要開銷,這個帳戶建議至少控制在 55% 以下,如果都沒辦法降低,可以先調整貢獻帳戶的比例,其次則是長期儲蓄帳戶。

  • 10 % 娛樂帳戶

娛樂帳戶能幫助自己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以及放鬆心靈,當我們完成目標時,也能用這個帳戶的錢來犒賞自己,例如吃頓大餐、看場電影等。

  • 10 % 長期儲蓄帳戶

長期儲蓄帳戶主要用來支付金額較大的支出,適合中長期的目標,像是出國旅遊、買車、筆電或是房子的頭期款等,事先規劃可以避免一次性花太多錢。

  • 10 % 貢獻付出帳戶

貢獻付出帳戶是用來為他人付出的帳戶,不管是過年紅包錢、慈善捐款、送禮請客都可以用這個帳戶支付,當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時,也能讓存下來的錢更有意義。

延伸閱讀》5種「無痛存錢法」! 天天存到週週存、買東西只用鈔票、拿到薪資30%立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