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盤勢

  • 時報資訊

    台股中秋向上變盤?市場停看聽

    【時報-台北電】台股內資國家隊當自強,投信連38買助攻多頭回神,25日逆勢演出反彈行情,指數最高觸及16,498.38點,朝16,500點進逼,終場收上16,452.23點,大漲107.75點,惟中秋連假前觀望氛圍濃厚,量能下探逾四個月低,市場關注代表谷底復甦的「凹洞量」是否現蹤。 台股25日一掃陰霾,早盤開高大漲後,最高衝上16,498.38點,終場勁揚107.75點、收16,452.23點,然5日線得而復失,成交量能仍持續萎縮,下探逾四個月新低的2,173億元,市場正密切注意「凹洞量」是否現蹤。櫃買指數則領先重返5日線及月線上,並出現向上跳空缺口。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分析,一般而言凹洞量僅有最大量3成左右,以現階段來看恐須回落至2,000億元之下才算,但被動式買盤持續下研判台股短線量能不至於降至該水位,然仍透露出市場不願再殺低的心態。(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鄭郁平/台北報導)

  • 時報資訊

    《晨間解盤》台股無主流 操作口訣433

    【時報-台北電】台股昨(25)日中小型股活躍度增加了,如伺服器板金像電(2368)、二極體台半(5425)、台積電先進封裝弘塑(3131)、銅箔基板台燿(6274)、網通智邦(2345)、矽智財世芯(3661)等等,可惜整體族群性未能跟進,也說明市場買盤較為謹慎保守。 倫元投顧表示,上週五低點16202點可視為有效的初步止跌點,因為這個低點是由波段最弱勢的AI概念股,出現止跌現象而完成,加上昨日該族群雖未成為短多焦點,卻也未再持續大跌,有機會進入橫向打底格局。 倫元投顧整體分析,目前市場資金正在推動低基期類股輪動,雖然盤面每天都有熱點、但並無主流,故策略上宜保留4成以上現金部位,以3成資金短打、3成資金布局長線股。(編輯:邱致馨)

  • 時報資訊

    《晨間解盤》再戰半年線 它主導

    【時報-台北電】台股24日台積電領軍,電子權值股聯電、聯發科等強彈,在半導體及 IC 設計攻高及傳產助攻下,盤中一度漲逾百點兵臨半年線大關,終場上漲107點,收16452點。台股回穩,美股上漲有利台股延續反彈力道,再戰半年線;元大投顧指出,面臨上檔半年線的壓力區,預料將以盤代跌的方式,拉長整理的時間,並消化本波下殺的籌碼浮額。近期電子族群成交比重維持高檔水位,電子股強弱,將持續主導行情走向。 元大投顧表示,周一台股持平開出後緩步向上墊高,電子指數的成交金額比重維持在七成以上,多數電子權值股反彈,帶動電子指數力守半年線位置。其中,半導體族群包含晶圓代工、矽智財及IC設計、記憶體、封測等指標股普遍收漲;金融類股橫向區間整理、傳產指數已有打底趨勢。終場加權指數上漲107.75點,以16452.23點作收;櫃買指數反彈0.74%,收復月線之上。 美股最新收盤方面,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再創16年新高,指數早盤開低後,陸續出現承接買盤,隨著蘋果、亞馬遜、Meta等科技巨擘收漲,加上能源類股領軍攻高,終場四大指數全面收紅,道瓊、S&P500分別上漲0.13%與0.4%;NASDAQ彈升0.4

  • 中央社財經

    【盤前焦點】美股收漲 法人:台股關注半年線攻防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023年9月26日電)美股主要指數25日收漲,道瓊指數上漲43.0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59.51點。法人表示,台股能否站回16509點半年線關卡之上,是近期關注重點。美股止跌反彈,但投資人對於美國政府可能關門停擺和高利率的擔憂,侷限了漲勢。道瓊工業指數上漲43.04點,漲幅0.13%;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7.38點,漲幅0.4%;那斯達克指數上漲59.51點,漲幅0.45%;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4.17點,漲幅0.72%。台股加權指數昨天終場上漲107.75點,收在16452.23點,漲幅0.66%,成交金額新台幣2104.14億元。國內外產業訊息方面,明揚(8420)工廠發生爆炸意外,造成重大死傷,經濟部指出,為考量勞工安全、避免職災再發生,已要求明揚公司一廠、二廠及三樓增建工程工地停工,並必須重新檢視改善職場環境並經審查合格後才可復工,目前沒有時程表。韓國媒體報導,高通(Qualcomm)即將推出驍龍8Gen 3處理器,將有兩種版本,一種採用台積電(2330)4奈米製程,另一種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因國際原料價格持平,條鋼廠豐興(2015)國內廢鋼收購

  • 時報資訊

    《台北股市》AI紅火 健鼎、台光電發燒

    【時報-台北電】台股25日除AI概念股回溫,PCB族群股價表現亮眼,其中健鼎(3044)搭上AI熱潮及電動車議題;另銅箔基板(CCL)廠商台光電(2383)則是AI伺服器規格升級比想像中強勁,外資估計在AI伺服器的領域產品組合,有可觀的進步空間。 健鼎在車用PCB產品上已突破20%營收,雖在第2季單季營收134.43億元,季減5.5%,年減18.9%,較市場預期低,主要受到景氣尚未完全復甦影響,大環境需求減少,但客戶產品的庫存,已經調整一段落完畢,另外,法人也預期,健鼎第3季營運將較第2季成長,汽車及伺服器將成長較佳。 另受惠於進入傳統旺季,台光電在三大產品線皆具動能,包括手機、網通以及汽車市場,第三季營收將登高峰,除了8月營收已創新高表現,法人也估計,台光電第三季營收季成長可上看2成的成長;根據美系外資報告指出,台光電本季以來營收超越財測進度,認為第三季單季營收成長上看23%,且因營運規模放大,毛利率亦能持續攀高,在傳統第四季淡季下,可望倚仗AI伺服器需求光環,預計有望繳出強於第三季旺季的營收。(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皓宸/台北報導)

  • 時報資訊

    《台北股市》台股獲美投資大咖肯定

    【時報-台北電】臺灣證券交易所美東拜會行程日前結束,證交所指出,此行除介紹臺灣股市基本面韌性、高殖利率等優勢,以及ESG生態系、碳權交易、創新板等未來業務發展亮點外,對投資者極感興趣的友善投資環境相關措施,如單一保管銀行、外資登記作業簡化等議題釋疑,以強化投資信心。 證交所日前結束美東拜會行程,此次拜會機構種類多元,計拜訪二家交易所、一家保管結算機構、二家指數公司、五家大型基金及資產管理公司、四家保管機構、二家潛在大型投資機構、一家投票顧問公司及一家投資銀行等計18家機構。 會後各重要機構投資者紛紛對臺灣總體基本面實力與臺股發展潛力,表達正面回應,並對於主管機關與證交所主動拜訪,傾聽投資人意見、積極回應說明重要關注議題,給予高度肯定。 外資在臺股市場扮演舉足輕重角色,證交所統計,截至2022年底止,外資持有臺股市值比重中,有高達41%來自美國,是最主要國家,證期局局長張振山及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等一行人,9月中旬分別於紐約及波士頓與多家重量級機構投資者展開一連串會談,深入探討臺股市場發展與投資優勢。 證交所此次仍規劃一對一拜會重要投資人,目的在於向美國機構投資者更新我國證券市場重要資訊,

  • 時報資訊

    《台北股市》17檔投信認養 作帳行情燒

    【時報-台北電】投信作帳倒數計時,25日買超台股32.09億元,增添台股多頭柴火,分析師建議,留意投信作帳股京元電子(2449)、瑞儀(6176)等持續偏多個股。 28日為投信季底績效的截止日,作帳倒數計時,鑑於投資人對於高股息ETF熱愛程度不減,如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等,統計光是8月一個月投資人在股票型ETF類型就淨增加520億資產規模,投信挾著手握龐大資金的底氣十足,持續買入台股,25日投信再買超32.09億元,為連38日買超,累計7月以來買超932億元,讓市場高度關注投信高持股的動態。 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表示,根據近期拜訪電子業的訊息回饋,投信買不停電子股,主要還是回歸基本面,電子業有訂單作靠山,預估第四季電子業營運將會淡季不淡,甚至比第三季還高,整年度營運高峰落在第四季,靠得是AI伺服器需求強勁,帶動周邊的新建置及舊換新的商機,熱絡訂單將延續到2024年。考量全球景氣將擺脫低谷及投信壓寶台股的多頭趨勢,吳裕良建議投資人偏多看待第四季台股,尤其對電子業研究投入頗深的投信布局類股。 台股目前投信持股比例超過6%,同時近五個交易日買超的個股,

  • 時報資訊

    《盤前掃瞄-國內消息》台積3奈米奪高通5G大單;壽險金控加碼股大揭密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台積電高階製程傳佳音,業界傳出,3奈米晶片設計定案(Tape-out)數量激增,聯發科、高通、輝達、超微四大客戶爭相導入高階製程,預估2024年下半年3奈米家族(含N3E)月產能,可望衝高至10萬片。 2.五大壽險金控第二季「財富密碼」揭露。兩大金控龍頭國泰金控及富邦金控,第二季皆加碼半導體類股,其中國泰金、富邦金、開發金不約而同加碼聯發科,三家合計共約加碼50億元,由於聯發科第三季漲近10%,三家逢低加碼的金控可望有不錯的資本利得。 3.AI股重展攻勢、蘋果首波銷售傳佳績,台股前四高價股25日洗牌,矽智財(IP)大廠世芯-KY,因客製化應用晶片(ASIC)需求放大,明年營運可望更佳,25日收2,625元、勁揚5%,再度從信驊手中奪下股王寶座;蘋概股光學鏡頭龍頭大立光收2,150元、上漲2.63%,超車力旺,重返高價股三哥。 4.台泥召開2023年供應商大會,針對10月起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試行,對台灣的影響每年將超過200億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向供應商表示,2034年歐盟已沒有不要錢的碳排放,碳是未來做生意最重要的成本,未來碳排放會占台泥供應

  • 時報資訊

    《盤前掃瞄-基本面》啟碁H2營運季季高;遠傳孵小金雞博弘第一優先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2.148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2.6分,成交值為7.44億美元。 2.集中市場25日融資增為2282.00億元,融券增為348925張。 3.集中市場25日自營商賣超10.38億元,投信買超32.09億元,外資賣超30.96億元。 4.半導體封裝材料供應商利機(3444)總經理黃道景25日指出,今年下半年以來公司營運及市況均較上半年緩步加溫,近3年每年均熱片年成長都有5成,明年在均熱片及載板等主要產品持續成長下,全年營收及獲利可望重回成長軌道。 5.網通大廠啟碁(6285)下半年來營運持續加溫,8月營收寫新高後,市場法人預期第三季營收可望寫單季新高,同時由於第四季在產品企業端市占提升、南科S3廠啟用及充電椿產品開始出貨,三大營運貢獻拉抬下,第四季營收可望在第三季之後,連創單季營收新高。 6.華星光(4979)公告自結8月獲利5,8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44元,較2022年同月大增100%。 7.國際原廠減產效應顯現,下游積極補庫存,8月開始,記憶體價量齊揚;業者預期,原廠庫存消化速度加快,目前已經來到10周,一旦降至8周以

  • 時報資訊

    《盤前掃瞄-國外消息》終結連4黑;美股反彈

    【時報-台北電】國外消息: 1.終結連4黑,美股反彈 美股三大指數全面走高,暫時走出連四黑陰霾。本周是九月最後一周,美股九月可能收黑。聯準會沒放棄升息下,美公債殖利率再度揚升,10年期的一度來到4.548%,創2007年以來新高。本周觀盤重點放在美國三大車廠罷工進展,以及美國政府是否再度關門大吉。美股最新收盤價,道瓊漲43.04點或0.13%,收34006.88點。那斯達克漲59.51點或0.45%,收13271.32點,標普500漲17.38點或0.4%,收4337.44點。 2.印尼衝EV 掀東南亞投資熱 印尼推廣電動車(EV)各項政策,不但吸引全球投資人前來投資,專家認為還能帶動外資擴大東南亞地區的EV產業規模。印尼財團Bakrie & Brothers執行長巴克利(Anindya Novyan Bakrie)認為印尼會成為外商投資目的地同時,還會成為外資進入其他東協(ASEAN)成員國的「入口」。該財團旗下有EV部門VKTR。 3.歐陸央行利率決策進退維谷 歐洲家庭與企業仍為高通膨所苦,沒有央行敢宣告戰勝通膨,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卻在9月決定按下升息暫停鍵,歐洲央行本月升息後外界

  • 時報資訊

    《盤前掃瞄-技術面》5日RSI為42.36,10日RSI為43.46

    【時報-台北電】技術面: 1.台股前一交易日收漲107.75點,為16452.23點。 2.台股前一交易日成交金額量縮為2104.14億元,5日均量為2607.7億元,10日均量為2791.87億元。 3.5日均線16456.89點,10日均線16586.54點,20日均線16621.79點。 4.5日RSI為42.36,10日RSI為43.46。 5.9日K值為30.69,9日D值為37.99。 6.20日乖離率為-1.02。 7.元大投顧:週一加權指數收盤價,近乎完全吞噬上週四(9/21)帶有跳空缺口的實體黑K棒高點,惟面臨上檔半年線的壓力區,預料大盤將透過以盤代跌的方式,拉長整理的時間,並消化本波下殺的籌碼浮額。 8.倫元投顧:加權指數於上週五打低至16202點收腳後,周一短多反彈上行,短線賣壓被消化,目前只能視為初步落底,畢竟成交量並未跟著放大,屬於跌深反彈結構,後續若逢拉回而16202點低點不再跌破,才能研判大盤真正止跌。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台經院:油急漲 二度通膨恐再現

    【時報-台北電】台經院25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指出,近期美國物價再度反彈,加上油價漲得又兇又猛,「二度通膨」情況浮現,且蓄勢待發,對消費市場產生新一波壓力,廠商對明年景氣戒慎恐懼,另通膨也會導致升息,造成利率和匯率「雙率解凍」。 台經院表示,三大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二升一降」,其中,8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1.92點,雖然上揚但因增幅有限,研判製造業對景氣看法與上月相比維持不變。至於服務業測驗點結束先前連續三個月上揚態勢轉為下滑。另營建業測驗點則呈現第三個月上揚格局。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8月三大景氣關鍵詞為二度通膨、雙率解凍、服務業逆風。他說,近期「二度通膨」情況浮現,且蓄勢待發,而通膨會導致升息,造成利率和匯率政策改變,就叫「雙率解凍」;外界也因此對雙率有新預期,導致金融服務業壓力巨大。 孫明德說,今年外銷出口谷底應落在第二季,第三季起逐步好轉,雖仍未回到正成長,但會比上半年好,下半年電子產品表現可期。但整體景氣不是完全復甦,用「反彈」去形容比較合適。 他說,去年摔到谷底因為庫存太多,庫存慢慢去化是反彈因素之一。若要明顯復甦,要看中國大陸能不能擺脫陰霾,還有俄烏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i15大陸Q4出貨量 估最慘跌15%

    【時報-台北電】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與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備受關注。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日預測,受供應鏈等問題影響,iPhone 15在大陸市場最樂觀的展望是,2023年第四季出貨量年減4%,最悲觀情況年減15%。 CNBC報導,近期包括Counterpoint在內的各大機構先後發表對蘋果手機在大陸市場銷量的觀點,普遍認為會衰退。Counterpoint市場研究總監Tarun Pathak於20日指出,「我們必須承認(蘋果)有供應鏈的問題,尤其是Pro系列,這體現在過去兩天預訂訂單的交貨時間更長」,又指如果這些供應問題持續存在且未及時解決,將不得不看跌。 Tarun Pathak表示,毫無疑問,華為Mate 60系列新機將是對iPhone的挑戰。 根據海通國際電子25日公布的iPhone 15系列等候時間統計,截至25日,iPhone 15、iPhone 15 Plus的等候時間較短,且在官網庫存充足。但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的大陸官網等候時間約一個月以上。 另一市調機構CINNO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五大壽險金控加碼股 大揭密

    【時報-台北電】五大壽險金控第二季「財富密碼」揭露。兩大金控龍頭國泰金控及富邦金控,第二季皆加碼半導體類股,其中國泰金、富邦金、開發金不約而同加碼聯發科,三家合計共約加碼50億元,由於聯發科第三季漲近10%,三家逢低加碼的金控可望有不錯的資本利得。 五大壽險金控6月底台股部位總市值逾1.5兆元,單季小幅增加3%,開發金、國泰金、富邦金持股市值第二季則增加逾5%,中信金則是五大金控唯一持股市值減少,應是有較大幅度實現獲利。 五大金控核心持股仍以半導體、金融股、電子類股較多,其中富邦金、開發金持有半導體類股超過50%。 為支撐獲利,壽險上半年趁台股上攻行情,實現較多台股資本利得,光是五大壽險上半年約實現資本利得600億~700億元,同時亦會逢低調整部位,積累新的資本利得。 第二季國泰金、富邦金皆有加碼半導體,國泰金另加碼鋼鐵工業,中信金轉加碼紡織類股與電腦周邊產業,新光金加碼水泥工業,開發金則大舉加碼金融業、電子業、光電業等。 就個股來看,國泰金、富邦金、開發金第二季不約而同加碼聯發科,其中國泰金加碼約34億元較多,開發金加碼約10億元、富邦金則小幅加碼5億元,而國泰金更增持緯創約148億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Open AI執行長奧特曼:算力提高將催生AI應用

    【時報-台北電】引領全球生成式AI風潮的Open AI創辦人暨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25日在台出席AI大師論壇,他表示人工智慧(AI)革命將是一場巨大的變革,可將人的想法更快速的執行和擴大。當運算能力提升時,將會催生更多人工智慧相關應用。 奧特曼表示,Open AI的大型語言模型GPT-4已可做到基礎推理,並對人類知識有所貢獻,對教育、醫療及個人生產力(程式)等領域,較感到興趣及看好。 出席同一場論壇的史丹佛大學教授吳恩達指出,未來人工智慧將會像「電」一樣的無所不在。奧特曼也同意吳恩達的看法,他認為,藉由AI的工具及新技術,可讓每個人的想像力不受限,把想法及創意發揮出來,Open AI的願景是希望「未來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人工智慧」。 奧特曼說,現在大家對AI有很多擔心,對其安全也有疑慮,但未來回顧2023年時,會發現人工智慧的發展「太落後」。就好比第一支iPhone推出時,大家覺得很酷,但現在回頭看,會覺得iPhone手機的相素不夠高。 奧特曼2023年啟動全球訪問之旅,已造訪過六大洲,計劃走訪17個城市,希望聽聽不同城市、不同文化的人,對於人工智慧的期待和想法。 此番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華為新品齊發 避談手機晶片

    【時報-台北電】萬眾矚目的華為新品發表會25日下午準時登場,華為終端BG 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有備而來,一口氣介紹平板、智慧電視、電動車等多樣產品,但外界最關注的5G手機Mate 60的詳細規格以及搭載晶片,卻是避而不談。 華為挑選9月25日這天舉行新品發表會,具有特殊意義。兩年前的這天,遭加拿大拘留的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長女、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終於獲釋返中,讓昨天這場發表會帶有濃濃的反制氣氛。而在發表會之前,華為8月31日突然啟動首款5G手機Mate 60系列的預購,該系列手機搭載7奈米製程的麒麟9000s晶片,突破美國晶片禁令,震撼各界。華為新機晶片的規格,也成為這次發表會最受關注焦點。 騰訊科技報導,余承東一開場先介紹華為終端系統傲人成績,他表示鴻蒙OS 4作業系統在8月初華為開發者大會登場以來,目前升級設備數達到6,000萬,每天增加120萬用戶。另外,Mate 60系列開啟先鋒計畫以來,市場供不應求,正加緊趕工生產。 華為會中並宣布全新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請來影星劉德華現身出任華為品牌大使,直播流量瞬間激增,衝上熱搜榜。不過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2024資本支出下修? 台積電布局高階製程不打折

    【時報-台北電】全球終端需求不振,台積電2023年資本支出預估約320~360億美元,預期將落在下緣低標區間,外資保守看待2024年資本支出,預估將跌破300億美元大關至250億元,恐年減二成。台積電透露,產業庫存調整將持續至第三季,針對明年展望,須等明年元月法說會上才會發表評論。 業者指出,台積電資本支出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363億美元後,今明二年保守以對,但台積電對高階製程設備的布局絲毫不打折,今年底CoWoS月產能將達到1.2萬片,2024年底上看3.2~3.5萬片,呈倍數成長。 半導體供應鏈傳出,台積電台灣廠並無EUV機台延遲交付狀況,海外廠因面臨安裝技術人力不足才延遲,都是屬於管理問題,而非需求減少。除了先進製程外,先進封裝也是未來觀察重點。 外資先前指出,台積電放緩以先進製程為主的設備採購腳步,並將部分設備轉移至日、美等海外生產基地使用,資源進行更有效率之調配,以減緩管理壓力。 根據統計,台積電近年資本支出一路攀升,2020年資本支出達172.4億美元,2021年突破300億美元關卡(約新台幣8,392億元)、年增65.4%,2022年再攀新高至363億美元、年增21%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四客戶加持 台積3奈米發威

    【時報-台北電】台積電高階製程傳佳音,業界傳出,3奈米晶片設計定案(Tape-out)數量激增,聯發科、高通、輝達、超微四大客戶爭相導入高階製程,預估2024年下半年3奈米家族(含N3E)月產能,可望衝高至10萬片。 法人指出,台積電預計10月12日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三季財報,預料將對海外布局、新製程以及產業景氣釋出最新展望。但台積電不願回應新季度法說會相關傳言。 高盛證券日前大砍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至250億美元,外資連六日賣超,累計賣超9.62萬張,提款高達513億元,25日終場以525元作收,小漲0.57%。 iPhone 15熱賣,首款搭載台積電3奈米A17 Pro晶片的Pro與Pro Max機種等待期達二個月,市場反應讓國際晶片廠對3奈米信心大增,積極展開投產規劃。 業者指出,iPhone 15 Pro系列手機,搭載台積電最新3奈米製程之A17 Pro晶片,含6核心CPU與6核心GPU,是當今首款採用3奈米製程晶片的手機。台積電首個3奈米製程節點N3於2022年下半年進入量產,最大客戶便是蘋果。強化版3nm(N3E)近期也近量產,往後還有3奈米家族延伸應用逐步面向市場。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新興市場曝險微增 墨西哥居首

    【時報-台北電】國際金融市場趨穩,五大壽險金控微幅加碼新興市場債,統計至6月底,五家投資新興市場債約1.38兆元,較第一季微增1.8%,主要加碼地區為墨西哥,減碼地區為越南,在新興市場的主要曝險國中,最大曝險部位在墨西哥,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 五大壽險金控即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開發金及新光金,其中持有新興市場主權債最多的是新光金,6月底投資總市值為4,407億元,第二是國泰金3,407億元,第三是富邦金3,135億元,中信金、開發金則不到1,500億元,但與第一季相比,五家金控第二季皆加碼不多,國泰金僅增2%、新光金只增1.5%。 五大金控第二季加碼的國家,不約而同以墨西哥加碼較多,五家共加碼63億元,其中國泰金、新光金加碼超過20億元,富邦金也加碼約10億元;減碼較多的則是越南,主要是國泰金第二季對越南減碼達31億元。 就曝險地區來看,五大金控新興市場曝險最多的國家是墨西哥,至6月底約曝險2,387億元,新光金、富邦金、開發金持有的新興市場債第一大曝險國皆是墨西哥,其中新光金曝約956億元最多,富邦金也約504億元。 第二大曝險國為沙烏地阿拉伯,至6月底五家共曝險1,941億元,

  •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台泥帶領供應商 衝刺碳盤查

    【時報-台北電】台泥召開2023年供應商大會,針對10月起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試行,對台灣的影響每年將超過200億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向供應商表示,2034年歐盟已沒有不要錢的碳排放,碳是未來做生意最重要的成本,未來碳排放會占台泥供應商標準相當大的比重,台泥將以大帶小輔導供應商碳盤查,如果供應商完全不配合碳排數據的搜集及調查,未來將會被剔除。 今年台泥供應商大會採線上與實體同步進行,共計超過150家在地與海外供應商參與。張安平在會上指出,台泥是一個大家庭,如果供應商有不懂的地方,台泥很願意幫助大家,也響應經濟部和全國工業總會「以大帶小」推動碳盤查,期盼攜手供應商善盡社會責任,推動供應鏈永續發展。 不過張安平也示警供應商,「舒適的地板,會變成天花板」,希望大家能儘快跳出舒適圈,面對變化,參與變化,機會來到的時候要牢牢掌握,未來屬於願意學習的人。 台泥今年度的供應商大會上,台泥供應鏈管理總監宋辰嘉分享國際碳趨勢、氣候變遷與聖嬰現象,他強調,台泥對供應商輔導面向整合了環境(E, Environmental)、社會(S,Social)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其中人權盡

台股資料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期貨交易所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國際股市資料來源請參考 Yahoo Finance。使用Yahoo奇摩股市服務前,請您詳閱相關使用規範與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