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之眼:張肇康建築展」9/25開展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現代之眼:張肇康建築展」即日起至明年3月1日,在文化部1樓藝廊陳展,聚焦華人近代建築史上最具傳奇性、也是第1代接受包浩斯現代建築教育的建築師張肇康的設計作品,藉由作品照片、建築圖說、建築部件及精美模型等,探討臺灣現代建築的嘗試與落實,也回顧現代建築思潮如何影響臺灣的現代化。

張肇康受教於建築大師葛羅培(Walter Gropius),於1954年起在華人建築家貝聿銘邀請下,和陳其寬一起參與東海大學校園規劃和建築設計,擅長建築構造與細部設計,作品包括東大附小、理學院、舊圖書館、體育館、部分男女生宿舍等,融合現代建築、地方民居、華人園林等不同的建築風格;此次展覽則藉由張肇康的建築作品,走入臺灣建築的故事。

「現代之眼:張肇康建築展」展覽精選張肇康1950至1980年代的14件建築設計作品,搭配珍貴的老照片與現況照、建築圖說,並向東海大學借展一批大小陶管、金錢磚等建築部件,更展出精美建築模型8座,涵蓋東海大學理學院、舊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倒傘計畫案、臺大農業陳列館、香港太平行、臺北嘉新大樓、香港陳樹渠紀念中學等,帶領國人細細回顧臺灣現代建築的嘗試與發展。

文化部表示,建築是整合型空間藝術,除建築美學空間設計外,與環境景觀、建築技術法規等息息相關,不同於雕塑、繪畫、攝影等純粹藝術創作,建築兼具建築設計與建築工程技術多面向學科整合,有其獨特的鑑賞視角,期待以「現代之眼」回顧傳統而前衛創新、歷久彌新的張肇康建築,能引領國人認識並理解臺灣現代建築的演變及文化特色,並領略建築技藝之美與其設計思想內涵。

文化部1樓藝廊「現代之眼:張肇康建築展」今(25)日開幕,由建築師蔡元良、策展人徐明松、文化部文資司司長林宏義、臺博館副館長黃秀等人出席開幕典禮。(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張肇康建築作品,香港陳樹渠紀念中學模型。(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現代之眼:張肇康建築展」展覽中陳展東海時期展區。(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