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電動與智能化來臨,未來車產業商機聚焦功率元件SiC等三大主軸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隨著疫情及碳中和議題成為全球共識,全球汽車朝電動化與智能化發展時代已經來臨,迎向未來車成長浪潮與商機有三大主軸,包括電動車功率元件SiC發展趨勢、車用顯示器朝向系統整合化及自動駕駛發展關注焦點。 電動車功率元件SiC發展趨勢方面,第三代寬能隙半導體碳化矽(SiC)具高耐壓、對應車內嚴苛環境操作、降低系統成本等優勢,因此在電動車應用愈來愈受到重視。其中,碳化矽於主要部件如逆變器及車載充電器成長最為顯著,預計2025年碳化矽在電動車應用的市場規模將達6.5億美元,2021至2025年增率介於25到30%。

DIGITIMES Research研究經理林芬卉預估至2023年,因SiC逆變器與矽基產品價差進一步降低至200美元,以同樣計算方式,發現除了中高階車款及高階車款總成本降幅分別達231美元及416美元之外,中階車款成本降幅也達100美元以上;當2.5倍價差時,車廠就有較高意願導入中階車款。

車用顯示器朝向系統整合化部分,2020年全球車用顯示器市場受制新冠肺炎疫情,出貨量僅為1.41億片。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楊仁杰預測,2021年隨著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儘管面對零組件短缺問題,車用顯示器出貨量仍將達1.83億片,不僅較2020年成長近3成,出貨量甚至已超越疫情前;隨著車廠對整合式智慧座艙持續重視,中控台與儀表板面板尺寸將普遍提升,2021年中控台與儀表板面板尺寸大於9吋比例分別將為24.5%及18.5%,至2026年分別將達44%及24%。

近年,由於中國市場成為全球汽車及車用面板成長最快的市場,中國面板企業佔全球車用顯示器出貨比重突飛猛進,2021年預估達37%,較2017年的18%幾乎倍增,因應此潮流,台灣「面板雙虎」分別向車用顯示器供應鏈下游延伸,力圖透過面板模組設計與製造能力,跳過Tier 1的車用電子業者,直接對車廠出貨,有機會成為台灣面板廠在車用顯示器市場發展契機。

自動駕駛發展關注焦點部分,相較於過往自動駕駛領域充滿科幻的想像,近期則是轉向貼近現實、接地氣的修正階段。如日本、德國、法國相繼修訂道路交通法規,允許特定類型的Level 3~4自動駕駛上路使用。車廠與業者大多不再談Level 5完全自動駕駛,轉而聚焦在操作適用範圍(ODD)有所限定的Level 4高度自動駕駛。部分業者和投資者則將目光轉移至運行環境相對單純的商用車,特別是重型卡車自駕化,相關應用可能會後發先至。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陳一帆表示,對自動駕駛發展而言,產品技術、商業模式、標準規範、社會共識這四個要項缺一不可。惟有這四個要項皆成熟發展並取得交集,才能真正迎來自動駕駛的落地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