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下調亞洲經濟預測,警告強勢美元恐增加債務危機

【財訊快報/陳孟朔】國際貨幣基金(IMF)週二下調亞洲經濟增長預期,通膨上升迫使許多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即便出口面臨美國等貿易夥伴經濟成長放緩的衝擊。 調降預期凸顯亞洲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的不確定性增加,美國、中國和歐元區經濟體的增長前景黯淡,加劇對全球衰退的擔憂。

路透報導,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與美國穩步升息的貨幣政策背離可能會繼續推高美元,加劇新興經濟體的債務困境,並迫使一些經濟體進一步加息以避免本幣大幅貶值。「(新興)經濟體不斷擴大的債務危機將嚴重拖累全球經濟增長,並可能引發全球衰退。美元進一步走強只會增加債務危機的機率。」

IMF目前預計,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和2023年將分別增長4.4%和4.9%,較7月預測分別下降0.2和0.1個百分點。2021年增長7.2%。增速下調主要反映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預計從2021年的8.1%降至3.2%,嚴格的新冠防控措施和不斷惡化的房地產市場危機造成拖累。

IMF預計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率將在2023年反彈至4.4%,較7月預測低0.2個百分點。

報告預計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ASEAN-5)今年經濟將增長5.3%,高於2021年的增長率3.4%。由於中國、歐元區和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需求疲軟,預計2023年增長率將放緩至4.9%。東盟經濟體的增長可能還會受到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為抑制通膨而迅速收緊貨幣政策的拖累。

IMF預計日本經濟今年增長1.7%,與7月預測持平,2023年增速下調0.1個百分點至1.6%。下調日本2023年增速預估,是因為通膨上升和工資增長緩慢將可能導致消費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