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go bike需求浮現、成長看好

2023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日前落幕,疫後展出計有國外廠商39家參展,相較去年冷清場面,今年廠商參展情況確實好了很多,但跟疫情前的踴躍參展榮景相比,還是差上一大段。

今年展會,各成車廠普遍推出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有些廠商展出全是ebike;主要原因是從去年中以來自行車景氣不振,各車廠高庫存,尤其是一般型中低價位自行車,有廠商悲觀估計到2024才能回復正常。反觀ebike影響有限,因此今年各自行車廠紛紛推出ebike車款,期望掙脫這一波不景氣的泥淖。

今年展會另一明顯現象是ebike系統廠變多,更多的系統解決方案,例如:協創、信邦、智盟、微程式,輕量化是展出的重點;也有電池廠推出三電整合方案,例如,漢穎、聯永基等,功能變得更多樣化,可支援IoT、甚至雙電池,因應未來更多功能及應用的技術。

對於ebike需求,e-cargo bike被視為後續成長最快的車款,因有電力輔助,自行車可比單純人力載貨量更重,騎得更遠,所以適用在載貨型或雙人座自行車,去年歐陸許多國家已出現這個需求的成長力;從今年展場看到車廠展出的e-cargo bike比往年多,這個趨勢需求已明顯浮現,預料市場會再要求提高馬達系統功率,48V系統會是另一主流的規格,以滿足大馬力需求。

漢穎科技指出,今年兩位重要客戶獲得大會設計金質獎,澤橋動能Route Oh La La採用漢穎雙電池產品,另外,銳聚動能ZK1-E2的車管內電池使用客製化兩段式設計,彰顯漢穎三電系統完美融入車架中,外觀完全看不出三電裝置的影子;這兩款車代表著未來ebike的潮流,一是需要具有擴充電池容量的設計以滿足e-cargo bike;二是將電控套件完全隱於車,不要讓電控的科技感,掩蓋車身設計的美感。

綜觀今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會,ebike已成為這一波自行車不景氣中的希望之窗,產業鏈廠商正摩拳擦掌,努力推出好產品,力拚成為產業不景氣中的贏家。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
台驊:明年H1海運賣方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