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債基金混淆視聽 更名非投資等級債基金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國內投資人耳熟能詳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將全數更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基金」。為避免「高收益」名稱造成誤解,金管會要求投信業者在半年內全數改名,提升投資人對投資風險的認知,為華文市場首見,預計將影響現有的118檔基金。

所謂高收益債券基金名稱是由英文直譯,但所投資債券標的的本質,屬於非投資等級債券,在國外甚至被稱「垃圾債」。華文稱為「高收益債」,屢屢遭外界詬病,認為恐有誤導性,讓人誤以為保證高收益或相對無風險。

金管會表示,考量國際經濟情勢變動快速,為強化投資人保護,提升投資人對投資風險認知,近期就高收益債券基金採行相關強化監理措施,其中最主要的1項是將「高收益債券基金」名稱改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根據統計,截至今(2021)年9月底,已在國內發行的境內高收益債券基金共有58檔,規模2,133億元;境外高收債基金則為60檔,規模7,708億元,整體共計118檔基金,總規模達9,841億元。

金管會指出,預計給予業者6個月時間,辦理基金名稱變更事宜,也就是明(2022)年5月中旬之後,不能再有「高收益債券基金」的稱呼。但為了讓投資人可以辨識,更名後的1年內,2個名稱要並列,讓民眾知道基金原有名稱。未來投信業者應強化銷售機構辦理客戶基金的「適合度評估」,包括瞭解金融消費者(KYC)、瞭解商品(KYP)等。

金管會進一步提到,「高收益債券基金」風險性大,所幸國內發行的此類基金違約率,今年只有5檔境內高收益債基金投資到違約債券,金額僅0.52億元,占比0.002%;境外基金部分,則有31億元投資到違約債券,占比0.402%,並沒有出現重大違約情況。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