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IPO收緊滿一年 募資總額不足人民幣千億

距離去年「827」新政提出階段性收緊IPO剛滿一年。這一年,申報、受理、上市企業數量大幅縮減,IPO募資總額不足人民幣千億元。

第一財經報導,據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截至8月26日,過去一年,A股IPO受理135家,年減逾7成;按上市日期計算,IPO成功上市的公司共129家,年減293家,募資合計人民幣(下同)962.54億元,年降79.69%,發行費用合計92.92億元,年降74.96%;因主動撤回而終止審核的IPO專案共481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倍。

滬深交易所近一年IPO受理數量均下滑超過9成。其中上交所受理18家,年減94.87%;深交所受理15家,年減95.15%。北交所受理IPO項目數量102家,年減25%。此前2022年8月27日〜2023年8月27日同期,滬深北三大交所IPO受理數量分別為351家、309家、136家。

今年至今,三大交易所IPO受理數量僅有32家,30家在北交所,科創板、創業板各有1家。

同時,在審企業數量出現「腰斬」。截至8月25日,各板塊在審企業共333家。其中上交所95家(主機板56家,科創板39家),深交所137家(主機板40家,創業板97家),北交所101家。相比去年8月27日IPO在審企業795家,減少了462家。

在受理、上市數量雙雙下滑的同時,今年隨著IPO財務指標、板塊定位等上市門檻進一步提高,以及加大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比例、申報即擔責等嚴監管要求下,IPO專案出現大面積撤回。

報導稱,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2023年8月27日〜2024年8月27日期間, A股IPO撤回項目數量達到481家,年增1.27倍,此前同期IPO撤回項目數量僅為212家。

從保薦機構來看, IPO撤回多集中在項目基數較大的排行前幾名的券商。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過去一年,涉及IPO專案撤回的券商共有68家,其中有8家券商撤回項目在20個以上。

今年以來,撤否項目數量最多的是中信證券為47單,其次是中信建投36單,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均撤回27單,還有民生證券、國金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撤回項目均超過15單。此外,包括中原證券、華西證券在內的13家中小券商項目撤回率達到100%。

IPO撤回原因,則包括財務指標不達標、持續經營能力受到質疑、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多方面因素。比如天元航材、僑益股份、浙江控閥等多家企業均存在淨利潤不達標情形;小倫智造、中智股份、恒達智控等多家企業因上市前分紅遭到問詢;還有集美新材、尚水智慧、華茂偉業等企業的經營業務、持續盈利能力等遭到質疑。

另外,加大在審企業及相關仲介機構現場檢查力度也是IPO撤回的原因之一。2024年以來,中國證券業協會已公布兩批IPO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第一批是恒達智控、城建設計,第二批是中國鈾業。截至目前,第一批的兩家IPO企業均已撤單。其中,恒達智控撤單後,發行人、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證券、申報會計師立信會計所以及相關責任人均被罰。

報導指出,IPO項目數量的下滑,也導致A股募資金額和發行費用大幅縮水。據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截至8月27日,過去一年,A股129家IPO募資合計962.54億元,年降79.69%。

其中,僅有6家IPO企業募資金額超過20億元,最高的是永興股份24.3億元;募資金額超過10億元、不足20億元的共有26家。而在2023年8月27日〜2024年8月27日同期,募資金額超過30億元的IPO企業便有24家,還有2家超過百億。

IPO發行費用方面,與過去一年相比縮水超過7成。2023年8月27日〜2024年8月27日期間,IPO發行費用合計92.92億元,年減74.96%。其中,承銷保薦費65.83億元,占比約71%,年降76.94%;審計驗資費13.93億元,占比約15%,年降68.38%;律師費7.75億元,占比約8%,年降67.60%。

從費用率來看,IPO發行平均費用率為11.37%,年增1.15個百分點;承銷保薦平均費率為7.59%,年增0.25個百分點;審計驗資平均費率為2.04,年增0.48個百分點;律師費平均費率為1.11%,同比增加0.29個百分點。

報導稱,分保薦機構來看,近30家券商承銷保薦費用不同程度下滑,包括中信證券、國金證券、浙商證券等11家券商年降超過90%;包括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等8家券商年降超過80%;海通證券、華泰證券以及國泰君安等多家券商承銷保薦費用下滑超過5成以上。另外,僅有長城證券、財通證券以及招商證券等13家業務量不多的券商承銷保薦費用同比有所增長。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巴黎長榮桂冠風波 長榮集團發聲:認同九二共識 反對台獨
英特爾第二!美晶片股又見老鼠屎 財報嚇壞華爾街 陸行之5點觀察:隨時會破產
台積電下周再跌可接刀?謝金河曝最新地板價:告別9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