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單銷售 掉了四成

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銀行今年不賣保單改賣美債,對壽險新契約保費貢獻下滑。壽險公會統計,前八月銀行通路貢獻新契約保費僅1,68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319億元、減幅近44%,依此趨勢,全年銀行通路貢獻恐不到2,500億元,恐創2007年以來的17年新低。

今年6、7月投資型保單新制前搶購效應,主要靠壽險公司業務員及傳統保經代通路,業務員6、7月貢獻壽險新契約保費皆超過400億元,佔比提高到58%、55%,傳統保經代6月及7月共有199億元的業績。

但在新制上路後,8月壽險新契約保費降到484.7億元,壽險公司業務員單月貢獻下降到195億元,是2021年6月之後單月新低,亦是26個月來首月不到200億元,業務員業績占比也從50%以上掉到40%,為去年10月以來新低。

因壽險業務員通路銷售下降,8月銀行通路占比重回42%,為去年10月以來暌違11個月重回40%之上,但8月銀行通路貢獻新契約保費也只有207億元,仍是近四個月新低,與2021年到去年初每月皆在400億以上相比,幾乎是業績腰斬。

前八月銀行銷售保單只有1,684億元,占壽險新契約保費36%,全年若不到2,500億元,與極盛時期2018年的7,608億元相比,將少逾5,100億元的業績。

銀行通路先前最會銷售儲蓄性質高的保單,如躉繳儲蓄險、利變保單,到近年的月月配息類全委投資型保單,但今年利率及資本市場波動加上監理新制,投資型保單銷售大減,利變型保單也競爭不過美元定存及美債,銀行通路多改賣較好銷售的高利美債與美元高利定存,降低保單銷售力道。

廣告

但隨著市場預期升息將到尾聲,銀行通路近期不完全看衰保單。銀行業者表示,看好利變保單回溫與分紅保單市場,因現在已進入升息循環期間末段,預期利變保單將會慢慢回到銷售主流,其中最看好美元利變型保單,不論預定利率、宣告利率皆較新台幣高;分紅保單則因壽險公司陸續調升低、中、高預期投報率,近期在市場上也成為投資人資產增值的新選擇。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