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島不該成日本反中利器

習近平訪日因新冠疫情而延宕,加上香港、南海及釣魚台等因素的干擾,中日關係因「防疫外交」而出現的改善契機可能逆轉。不過,安倍首相政治風格和川普不同,川普在疫情期間全面升高美、陸對立,「安倍外交」節奏雖被打亂,但安倍仍勉力維持2017年以來中日關係改善的勢頭,避免對中外交成果付諸東流。

安倍的防疫表現只能算「差強人意」,愛將又不斷傳出醜聞,東京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黑川弘務防疫期間涉賭、親信河井克行也陷入政治醜聞,多重打擊下,安倍內閣支持率下挫至3成左右,不僅四連霸自民黨魁夢碎,黨內的「後安倍」權力競逐亦提前啟動,為習近平的訪日平添變數。

安倍聲望下跌,被視為「俯瞰地球儀外交」最重要拼圖的習近平訪日,在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已成為朝野反戈逼宮的口實,日本政壇出現重新檢討習近平訪日的聲浪。自民黨外交部小組以此為由,提案「請求取消」習訪日一事。「後安倍時代」的接班競逐者環境相小泉進次郎呼應指出,須當認真對待小組的決議,因這代表國民的政治家呼聲。小泉此舉意在爭取自民黨外交小組組長中山泰秀等黨內青壯派的支持,蓄積個人政治能量,並非表態「反中」,向安倍叫陣。

此外,日本跨黨派保守系議員組成的「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亦向官房長官菅義偉遞交請願書,要求中止邀請習近平赴日國事訪問。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希望請願聲明能作為與北京談判的籌碼。日本對習近平訪日存在不同的聲音,此意味目前中日關係仍處於混沌未明的狀態,若11月美國政黨輪替,中日關係的「上位結構」中美關係與美日關係可能出現變動,習訪日更將好事多磨。

廣告

藉習訪日共同敲下中日關係定音槌的時機未臻成熟,眼前雜音過大,習近平若勉強訪日將徒具形式,若無法獲致有意義的「第五份文件」,無疑將是大陸對日外交的失敗,無助於建構穩定、可持續合作的中日關係。自民黨外交部的提案並不代表舉黨一致的見解,決議內容最後在幹事長二階俊博為首的「志帥會」議員堅持維護中日關係的意見下,修正為對內閣較不具約束力之「作為外交小組不得不請求取消」的表述,充其量僅為做球給安倍,爭取更有利於日本的習近平訪日條件。此對中日關係而言非全然負面,對中外交事緩則圓,靜待時機才是上策,此為日本的「德川哲學」。

安倍成為日本在任最長的首相絕非偶然,他的「平衡感」極佳,能在混沌不明局勢下,帶給國民「安定感」,中日關係破局無贏家,陸、日皆以維護雙邊關係為基調,不使習訪日一事成為「後安倍時代」權力角力的籌碼。「反中」在川普尋求連任的民意動員中,成為最廉價的政治操作,但此可能為中美關係帶來難以收拾的後果,日本朝野不須在權力競爭中,應和「反中」、「嫌中」,使日本捲入美、陸對立,損及中日關係。

「安倍外交」堅守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亦強調與大陸在全球治理方面進一步合作的重要性,維繫日本在國際政治中的存在感。日本應維持與美、陸皆能交往的態勢,著眼於「後新冠時代」的東亞經濟復甦,在區域經濟整合中發揮關鍵作用。

因日本服從強者的民族性,中國的持續發展對中日關係產生積極性作用,但中國崛起對日本周邊形成的安全戰略壓力,使「中國威脅論」揮之不去,中日關係須妥慎處理中國崛起的兩面性。冷戰結束後,東海海域爭端無疑為陸、日外交齟齬之所在,雙邊關係一度因之陷入1972年建交後的谷底,但此爭端應在陸、日對話下尋求解決,不應使之成為阻斷中日關係的障礙。中國崛起為必然之勢,日本難以逆轉,只能找到方法,與大陸共處。

釣魚台列嶼不該成為日本「反中」操作的利器,此無助爭端的解決,徒令東海再掀波瀾,但大陸亦須具外交智慧,在維護釣島主權上,一味秀肌肉只會使日本支持陸、日友好的聲量下跌,為意圖挑起「反中」、「嫌中」的有心人製造機會,拉開中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