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ETF折溢價風險-市價偏離淨值過大 須留意

【時報-台北電】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顧名思義是基金的一種,可依其持有的投資組合計算出淨資產價值,簡稱淨值。而與其他基金不同的是,ETF在證交所或櫃買中心掛牌,每天交易時段內都能像股票一樣隨時在市場上買賣,因此除了淨值之外,ETF還有另一個價格-市價。 市價很容易理解,就是ETF在次級市場上買進或賣出的交易價格,市價高低是由整體市場供需、買賣雙方力道所決定的。淨值則反映ETF的實際價值,ETF發行人每天會依ETF持有的股票、債券、期貨合約、其他有價證券等計算總資產價值,再扣除交易費用、基金開銷成本等得到淨值。 ETF的市價與淨值不一致,就產生所謂折溢價,市價大於淨值為溢價,市價小於淨值則稱折價。 折溢價發生的原因 當買盤或賣盤過於熱絡,投資人願意追價購買或低價賣出時,就可能出現較明顯的折溢價。正常情況下,折溢價幅度不會太大,且多為暫時現象,因為ETF有申購贖回套利機制,當折溢價達一定程度時,市場參與者在考慮股票交易稅、手續費、市場衝擊成本等交易成本後,認為套利仍應有利可圖,就會執行申贖套利,使得市價與淨值通常能收斂在一定幅度內。一般而言,折溢價幅度(市價÷淨值-1)在-1%(折價)至+1%(溢價)左右都算正常範圍。 然而,有時ETF可能因流通在外單位數無法立即增加或減少,而使折溢價持續一段時間。例如當連結海外標的之ETF達發行額度上限時,發行人無法再受理申購,必須向主管機關申請追加募集並取得央行同意後,才能增加額度,若這段期間次級市場買盤還是很強勁,就可能持續出現大幅溢價的情形。 此外,連結海外標的之ETF,會因國內外市場交易時間的落差,使其投資標的於國外市場交易時段的價格變化無法即時反映於ETF市價,造成ETF收盤市價和台股收盤後才公布的淨值有較大差距。 假設某天,港股在下午1點到4點10分間的午盤時段大跌,則追蹤港股的ETF於台股下午1點半收盤時的市價,相較於當天的收盤淨值,就可能產生明顯溢價,這是合理現象,只要隔天開盤後溢價有減少就不用太擔心。 折溢價影響及投資人須知 當折溢價幅度大時,由於ETF的市價變化,可能不再依循其背後所持資產的價格走勢,使投資人難以判斷進出場的時間,尤其大幅溢價時,投資人在次級市場用比淨值貴很多的市價買進,溢價收斂時可能會遭受損失。 例如,今年3、4月國際原油價格下探歷史新低,連結原油期貨的ETF淨值大幅下滑,投資人預期油價到谷底而搶進,造成ETF次級市場買盤持續熱絡而溢價飆升。5、6月以來油價反彈,相關ETF淨值也稍微回升,但市價並沒同步上漲,而是隨市場恢復理性而緩步下跌、逐漸貼近淨值。由此可見,投資人對折溢價異常的情形應格外警覺,以免承受較大的價格波動風險,而淨值偏低的ETF也要注意終止上市風險。 為讓投資人能用合理價交易ETF,改善折溢價,ETF設有造市機制相關規範,使流動量提供者積極報價,滿足投資人的買賣需求,調節市場供需,同時ETF的申購買回機制也有助消弭折溢價。若真有溢價持續難以收斂的情況,ETF可能會被列為公布注意或處置證券,證交所、櫃買中心和業者也會透過各種管道加強宣導,提醒投資人理性判斷及留意風險。 其實各檔ETF每日收盤淨值和折溢價資訊,都揭露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投資專區」,另從「基本市況報導網站」及ETF發行人網站也能觀察盤中即時估計淨值和預估折溢價的變化,投資人買賣前應注意ETF交易價格與淨值間的折溢價情形,如果市價偏離淨值過大,一定要特別小心評估交易風險。(新聞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提供,呂淑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