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器人理財規模衝百億 金管會決納管

【時報-台北電】機器人或AI理財快速發展,金管會決定「納管」。證期局27日宣布修改投顧事業管理規則,對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由現行自律規範拉升到法令位階,並強化公司內部管理及問責機制,規定淨值不得低於面額,且資本額從2,000萬元拉高至5,000萬元,營業保證金由500萬元拉上1,000萬元,強制至少設一位內稽人員。

證期局主秘尚光琪指出,目前從事自動化投資顧問的18家業者中,有二家不合規,會給一年緩衝期,法規預告60天,預計今年第四季上路。2018年1月剛開始提供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時,僅二家業者開辦,資產規模3.34億元,客戶數1萬2,507人,今年5月底已有18家業者開辦,累積資產規模達89.11億元,累積客戶數達19萬1,579人。

面對機器人理財規模逼近百億元,金管會決定強化管理,強化投資人保障,尚光琪指出,修正投顧事業管理規則,修正有四大重點,一是將自律規範中重要規定拉高到法令位階:明定自動化投顧服務定義、要求與客戶約定及告知客戶的重要事項應明訂在契約中、明定為客戶執行投資組合再平衡交易的應遵循事項。

二是強化公司內部管理及問責機制。尚光琪指出,將明定辦理此業務的業者除淨值不得低於面額,資本額要達5,000萬元、營業保證金1,000萬元,另外,要設至少一位內部稽核人員,新規上路後有二家投顧需調整,一家是淨值低於面額,一家是資本額不到5,000萬元,將給予一年緩衝期,若一年後達不到可再申請展延六個月,期滿未達標將罰鍰60至300萬元、最重可能停業。

三是加強外部審查及公會自律機制。明定自動化投顧服務及變更演算法,由投信投顧公會審查,並由公會擬定相關書件及審查事項與自律規範。

四是緩衝期及過渡條款,現行已提供服務者,由公會輔導業者在一年緩衝期內調整至合規。(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魏喬怡、戴瑞瑤/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