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抗疫力不足 亞太金融壞帳恐增6千億美元

【時報-台北電】新冠疫情帶來的景氣急凍,連帶衝擊金融機構流動性、放款資產品質,標普全球評級、惠譽信評自3月起極為密集地針對亞太區銀行業、保險業提出警告,認為亞太區金融機構面臨的廣泛負面影響,風險明顯大過於全球同業。

標普全球評級4月首周估算出亞太區銀行業信貸成本,將因疫情擴散增加3,000億美元、不良資產將增加6,000億美元,對2020年、乃至2021年獲利都有不利的衝擊,標普和惠譽都估測,部份亞太區銀行今年就可能會出現負向評級。

惠譽信評分析,亞太區銀行業面臨的三大「疫」損,包括:一、各國央行拯救市場流動性紛紛降息,利率下調加劇很多銀行業盈利能力的極大挑戰。二、經濟成長動能走弱,將抑制信貸需求,並將導致銀行業要提撥的信用損失準備金增加,已依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IFRS 9)編制財務報表的銀行尤其如此。三、資本市場的波動恐將抑制證券發行和上市,進而減少銀行相關收入來源,並導致一些銀行的證券投資組合出現虧損。

惠譽指出,中國大陸多家銀行將無法達到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的最低資本要求。亞太區波動性更大或挑戰更嚴峻的市場,例如蒙古和印度的銀行業評等轉為負向的壓力已然上升。惟,臺灣和韓國的銀行業,可望列為抵禦疫情衝擊能力較強的情境。

標普全球評級就保險業目前的疫損提出警告,因為保險業的資本更大,更需緩衝的空間,但疫情帶來的經濟急劇惡化,加劇業者現有的弱點。疫情爆發以來,標普分析團隊已下調了一家保險公司的評級,並將兩項保險評級定為負向展望或列入觀察名單。(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