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國銀強化風控 緊盯OBU業務

【時報-台北電】銀行積極強化風險控管,公股銀強調,考量台灣「國家洗錢資恐及資武擴風險評估報告」,將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評為非常高風險,增加評估OBU高風險客戶的占比,評估結果顯示,國銀OBU高風險的占比偏高,導致「客戶風險」上升。

公股銀主管指出,強化評估OBU高風險客戶,除強化風控外,也積極增加抽查比例,希望能夠杜絕風險。現在更加強化檢視辨識客戶及實質受益人等資訊,並確保相關資訊更新,特別是高風險客戶,至少每年檢視一次。

另外,發現客戶涉及疑似洗錢或資恐交易,或帳戶運作出現與客戶業務特性不符的重大變動時,也會對客戶身分再次確認。

金管會統計至7月底,共36家國銀及23家外銀的OBU,前七月稅前盈餘367.4億元,年減97.5億元或21%。國銀指出,主要是美元利率上揚,OBU資金成本增加,且手續費淨收益下滑。國銀持有外國債一部分會帳列OBU,若債券價格下滑,需要提列減損,因此導致OBU獲利下滑。

另外,公股銀亦積極強化行動支付使用安全,陸續升級國際支付防範盜刷機制,主動檢核持卡人綁定國際支付的手機門號須與持卡人原留存於銀行的手機門號一致,若不一致,要先致電客服始可完成綁定作業,防堵層出不窮的國際支付盜刷案件,提高信用卡使用安全。

目前公股銀已有兆豐、一銀等已陸續推出,主要是因為近來詐騙集團藉由發送手機簡訊,佯稱民眾未繳稅費,或提供誘人優惠的交易模式,引導民眾至釣魚網站交易,導致盜刷事件頻傳,因此強化國際支付綁定身分驗證。

銀行主管指出,持卡人未來辦理手機綁定信用卡時,Apple、Google、Samsung等三大國際pay,會將相關綁定資訊提供信用卡組織,再提供給發卡銀行。發卡銀行接到民眾綁定要求時,需確認綁卡手機號碼,與發卡銀行原始留存手機號碼一致,才能完成綁定,若綁到其他手機號碼,如親人或其他人手機號碼,需打電話給發卡銀行經人工確認後才可綁定。透過雙重驗證,將大幅降低被綁到詐騙集團的手機號碼。(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