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僵固化 美債不確定性大增

世界銀行25日警告,一旦中東爆發重大衝突,恐將引發新一輪能源衝擊,推升油價衝破每桶100美元,迫使全球央行更難降低通膨。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Indermit Gill)表示:「世界正處在脆弱時刻,重大能源衝擊可能破壞過去兩年對抗通膨所取得的進展。」

根據世銀發布的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展望報告指出,若中東衝突涉及到一個或多個石油生產國,將使每日300萬桶原油供應被迫中斷,並帶動原油每桶平均價格達到102美元。油價大幅攀升也將使得各國對抗通膨的進展陷入停滯。

除了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吳嘉隆指出,從歷史統計顯示,美國在民主黨執政時期,確實也比較容易產生通膨。由於民主黨向來偏向走大政府路線,政府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要花的錢也就多,發行公債自然也比較多。政府公債發行得多,公債價格就容易走低,公債殖利率便開始走高;同時政府撒出去的錢,也容易帶動通膨走高。

目前通膨下降到這邊已進入盤整,短期已露出降不下去的訊號,現在最擔心的就是通膨率在3%上下橫盤一直拖下去,吳嘉隆認為這很容易形成「通膨預期心理」(Inflation Expectations)。一旦通膨預期心理出現的話,各行各業勢將重新定價,工資可能率先反映,一旦工資調漲,企業的成本增加,進而就會透過產品售價轉嫁給消費者,高漲的物價又將回頭刺激工資調漲,於是便形成「物價工資螺旋性上升」。

1974年在正式終止金本位制和第一次石油危機下,美國通膨率(CPI)一度來到驚人的12%。聯準會當時就像前二年一樣選擇用瘋狂升息來澆熄通膨烈火,然而當時成功滅火的代價就是緊接而來經濟面臨衰退。為了挽救眼看就快不行的經濟,聯準會當時快速轉向貨幣寬鬆,沒想到這樣的「靈活反應」卻導致80年代初另一場更嚴重的大通膨。

廣告

這場災難最後是由1979年臨危受命的聯準會主席沃克(Paul Volcker),將聯邦基準利率一口氣從10.25%瘋狂調升至破20%,才徹底終結。極端的利率上調政策史稱「沃克衝擊(The Volcker Shock)」,如今已留名經濟學教科書。

當年聯準會沒有一次徹底殺死通膨,反倒讓通膨有了死灰復燃的機會,導致市場之後更慘重的損失。因此現在聯準會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就是:「過早降息是不適當的,面對通膨寧可選擇緊縮過度,也不要緊縮不足」。

更多關於聯準會對抗通膨最後一哩路的詳細分析,以及AI行情如果發生泡沫破掉的話,投資人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保護自己?相關議題探討,詳情請見本周工商時報【財經相對論】。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勞保最快4年後破產!潛藏負債飆13兆嚇死人 揭年金改革4大解方
台灣超重視半導體!美記者曝3大經歷超震撼:跟矽谷完全不同
怕勞保4年後破產!「有1件事快做」退休多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