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2.0 全球製造業板塊大挪移 結果漁翁得利竟是「它」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昨(2)日出刊的雙周報指出,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影響,對中國實際傷害不大。美中貿易戰,首先讓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漁翁得利,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出口夥伴,東協佔中國出口總額從 2017 年的 12%,上升到 2024 年 Q1 的 17%。法巴財管並點出許多因供應鏈轉移而受惠的國家。

法巴財管指出,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一輪關稅,包括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特定原物料和醫療產品,此舉象徵意義多大過實際影響。由於受影響的 180 億美元出口商品僅佔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不到 5%,以及佔中國 2023 年出口總額不到 1%,新措施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

美國新一輪加徵關稅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的影響或較高,但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 100% 關稅的影響卻不大,因中國直接輸出至美國的電動汽車出口佔比非常小。

中國的太陽能產品主要通過東協輸出至美國,而美國的太陽能產品當中 28% 自越南進口,22% 來自泰國,17% 來自馬來西亞,12% 自柬埔寨進口。然而,一旦兩年的暫停關稅於 2024 年 6 月到期,從這四個國家進口的太陽能設備可能會被徵收高達 271% 的額外關稅。因此,一些中國太陽能公司正在停止其東南亞工廠的生產。

很明顯地,這些年東協已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出口夥伴,法巴財管指出,在 2024 年第一季度,東協佔中國出口總額 17%,高於 2017 年的 12%,而美國佔中國出口份額則由 2017 年的 19% 下降至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14%。

廣告

事實上,全球都正在逐步分散中國供應鏈風險,地緣政治衝突和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迫使主要經濟體和跨國公司重新思考供應鏈及貿易夥伴選擇,它們傾向採用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來減少對個別實體的依賴和避免供應鏈中斷或單點故障。

近年來,全球對於貿易脫鉤和規避投資風險的政策大幅增加。與此同時,一些國家一直在積極進行改革和實施激勵措施,以吸引製造業友岸外包及遷移。然而,這是一個零和博弈,因為出口需求和外國直接投資最終將遷移至其他地方。生產轉移和供應鏈韌性亦一直是企業規劃的首要考量。

法巴財管分析,可望成為分散中國供應鏈的替代目的地,且成為製造業轉移趨勢下的潛在受益市場有:

o 印度:在重大政策改革的支持下,生產規模和工資能與中國匹敵

o 日本:主要硬體生產商,是尖端技術產業的最佳選擇

o 越南:作為生產基地的先行者,具備強大的基礎設施和地理優勢

o 馬來西亞和泰國:部分細分市場的得益者(分別受惠於半導體和汽車)

o 墨西哥:主要受益者,搶佔大部份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市場份額

o 巴西:供應能源和糧食的替代出口國家

更多鉅亨報導
重演網路泡沫?法巴財管:AI熱潮不單靠本夢比 科技巨頭盈利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