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央行數位貨幣 需要琢磨

近年電子支付發展迅速,促使國際間興起由央行發行「央行數位貨幣」的新構想。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電子支付發展迅速,促使國際間興起由央行發行「央行數位貨幣」的新構想。圖/本報資料照片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昨赴立法院就「央行數位貨幣(CBDC)發行之規劃與貨幣之數位轉型」進行專題報告。整體而言,我們佩服央行因應數位科技的演進,推動貨幣的數位轉型,走在時代的尖端。不過,CBDC雖然有很多好處,背後也有很多的問題。個人就先野人獻曝,提出四點供大眾討論。

■問題一:CBDC與現有數位支付有何不同?

首先,央行認為CBDC發行涉及廣泛利害關係人,所以有必要預先進行廣泛且審慎的溝通。2025年將舉辦數場公聽會、說明會與論壇,具體的交流,並藉以加強宣導CBDC,提升大眾認知度。這當然是非常好的施政程序。然而就像央行已經透過研究機構,進行了大眾、學界、業界、政府人員的問卷調查,所以很有底氣的認為CBDC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這裡我特別要指出一個盲點。

因為,CBDC看似一個新時代的產物,一般的人包括學者或業者也認為那就是數位支付,對於CBDC就會樂觀其成,因為不想被冠上反科技,反進步的惡名。但是對於CBDC的設計或本質,其與目前的數位支付,有何不同?央行為什麼要區分CBDC的批發型及零售型,恐怕就答不上來,何況是背後還有深層的隱私問題。

■問題二:到央行開CBDC帳戶會不會搶商業銀行生意

第二,CBDC平台採雙層式架構,平台具備批發型及零售型CBDC的發行。然而零售CBDC的推出將使得所有人都可以在央行開設帳戶,直接持有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這一變革可能徹底改變現有的貨幣和金融體系,因為人們不再需要依賴商業銀行來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資金。雖然央行零售帳戶CBDC不付息,但為了安全或其他理由,都有可能大大減少商業銀行的存款。這將會降低商業銀行貸款貨幣創造的能力。嚴重的話會搞到商業銀行都沒有生存的空間。

■問題三:不記名錢包會否淪為洗錢工具?

第三,零售型CBDC的錢包將分為「不記名」與「記名錢包」。記名錢包最大的問題就是隱私權的保障。本來數位貨幣或加密貨幣技術的出現,使用區塊鏈的技術,就是要去中心化與匿名性,也可以保留完整不可竄改的紀錄,賦予人們更多的金融權利。但央行的DNA就是中心化,集合完整不可竄改的紀錄,那麼每一塊錢的流向都可一清二楚。「記名錢包」會造成《一九八四》的老大哥充分掌握人民的所有金流。甚至老大哥可以某些崇高理由規定或限制某些CBDC的交易或是對不聽話的人直接進行帳戶更改。聯準會主席鮑爾曾說:「零售CBDC,例如,在中國就是這樣。這是我們在美國不會支持、不會做或不會提議的事情」。另外,「不記名錢包」也有可能演變成洗錢的好工具,不可不防。

■問題四:該讓央行主導,還是讓民間百花齊放?

第四,網上大西洋理事會 ( Atlantic Council)發布的「央行數位貨幣追蹤報告」,最後更新時間為2024年5月,其中有談到在每個擁有先進零售CBDC專案的國家,CBDC都是中介的,這意味著它們透過銀行、金融機構和支付服務提供者進行分發。另外,在描述美國狀況時有寫其零售CBDC的進展陷入停滯,...,CBDC已成正為在進行的美國大選中的一個問題,一些候選人公開反對其發展。

今年2月鮑爾告訴眾議院民主黨人美國需要《穩定幣法案》,聯準會理事瓦勒(Christopher Waller)也說:「穩定幣可以提振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大約99%的穩定幣市值與美元掛鉤」。最新在5月23日眾議院已經通透過《CBDC反監視國家法案》(CBDC Anti-Surveillance State Act)。因此美國目前貨幣數位化途徑的氛圍是讓民間百花齊放的來發展穩定幣,而CBDC要研究也是批發型,不是零售型。

總之,推動貨幣數位化交易有很多方法,不能多靠CBDC,而且CBDC真的還有很多可討論的空間。個人也要引用楊總裁的話:發行CBDC不是國際賽,CBDC不是「先發先贏」。這跟之前鮑爾講過的很像:「做對比成為第一更重要,美國並不急於贏得開發央行數位貨幣的全球競賽。」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
台泥認購飛宏私募 攻儲能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