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三大公協會:學名藥是平衡期待與現實的兩全政策

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學名藥協會15日聯合聲明指出,原廠藥退出台灣,價格不是單一因素;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先進國家,逾專利期原廠藥的市占比只有10~20%;在財源有限下,學名藥是平衡期待與現實的兩全政策。

三大公協會建議,政府應全面推動國產學名藥生產與藥品原料在地化政策,確保國內藥品市場的長期穩定供應。

聲明指出,隨著全球藥品市場的變遷以及供應鏈挑戰日益增加,時常都有原廠藥揚言退出台灣的聲音。1995年健保上路,2003年開始就有阿斯匹靈等原廠藥抱怨藥價過低,被迫退出健保。事實上原廠藥會退出市場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價格因素,專利保護過期、市場需求變化、學名藥競爭、進口成本增加都可能是退出市場的原因。

觀察世界各國的原廠藥在專利逾期之後的市場佔有率,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先進國家,逾專利期原廠藥的市占比只有10~20%,日本也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學名藥使用比例在2023年達到80%。各國政府在財源有限的情況下,專利保護期間引進新藥,專利過後鼓勵使用學名藥,成為平衡期待與現實的兩全政策。

依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藥品及醫用化學品進出口統計金額2023年出口值17.8億美金、進口值66億美金,藥品貿易逆差達48.2億美金,2022年受疫情影響大量進口新冠疫苗關係,貿易逆差更高達67億美金。顯示台灣醫藥品依賴進口程度相當大,若遭遇戰爭衝突,對社會防衛韌性是極大的挑戰。

就資料顯示,世界先進國家除了積極引進新藥,同時也鼓勵學名藥使用及在地化生產,避免過度依賴進口或一次性耗盡健保資源。藥品供應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主要是那些製藥產業基礎薄弱或生產能力有限的國家,例如非洲、柬埔寨、寮國及少部分拉丁美洲國家。

台灣處在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如何避免缺藥,醫藥供應基本性的自給自足應是政府中重要的課題。某本土藥廠舉例,幾年前曾有客戶來洽談從台灣出口藥品到葉門,但因為葉門長期處於內戰狀態,公司內部審核程序時,因為擔心收款問題,決定放棄這筆生意。換位思考,若台灣真的發生危機,有多少國際藥廠願意放行出貨給台灣?或是台灣又只能靠人道捐助藥品一途?

因應國際區域衝突不斷,各國近年開始強化短鍊供應韌性安全,美國、歐盟、英國、日本都不約而同推出鼓勵藥品在地生產政策,確保藥品供應的可近性,保障民眾用藥穩定。

台灣的衛福部與健保署也預計在今年推出藥價改革政策,希望從健保核價與調價的政策引導,穩定醫療必要藥品供應以避免缺藥,同時鼓勵使用國產原料藥及在台製造、鼓勵在台臨床的數據支持、P4學名藥等藥價加成措施,不僅鼓勵國產學名藥、生物相似藥及國產新藥,同時希望原廠藥也能在台製造或委託在台生產,與歐盟、美國一樣,以鼓勵在地生產來強化藥品供應安全。

對於進口學名藥,製藥公會則建議應比照國產學名藥在台執行BE,確立無族群人種差異維護民眾用藥安全,若未在台灣執行B E,健保核價應調整為BE品項的80%。

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等三大公協會擁有近200家GMP藥廠會員,期待透過公私協力穩定國內藥品供給,將產業鏈上下游的垂直串聯,從原料藥的供應、生產設備的開發到學名藥的製造、包裝與銷售,形成一個完整的可靠性供應鏈體系,避免過度依賴進口原料和藥品,將有助於降低外部市場波動對台灣藥品供應的影響。

世界各國正積極提升本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台灣可以借鑒這些國家的做法,結合本地的產業特點和需求,推動更加全面的國產學名藥生產與藥品原料在地化政策,以確保國內藥品市場的長期穩定供應。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大陸「地溝油」被老美瘋搶:用途很驚訝!日本也爆廢棄食用油爭奪戰
摩斯漢堡評估漲價!第二季爆虧損 公司吐營運2大挑戰
廣達等69檔9月營收登天 法人壓寶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