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變主動?ETF再掀新潮流

被動變主動?ETF再掀新潮流
被動變主動?ETF再掀新潮流 (roobcio via Getty Images)

ETF大吸金,規模快速膨脹到金管會都站出來發出警訊,讓趙姐想到10月份聽了一場由投信公會所主辦的國際資產論壇的講座,三位專家的內容都繞著ETF的主題,其中彭博亞太區ETF研究主管暨資深分析師Rebecca Sin就實務面談到ETF的現況,蠻值得跟大家分享。

首先,不是要澆大家冷水,ETF發行的多,但退市的也不少,大家可能認為ETF會下市應該在比較後起的市場才會發生,像美國市場胃納量大,應該不容易下市,但大家想錯了,根據彭博提出的數據,2023年美國下市的ETF有113檔之多,2020年疫情爆發那一年,下市的ETF更高達275檔,創下近八年新高。

2023年截至八月底止,亞太地區下市的ETF只有39檔,跟美國的113檔相比,在亞太區地的ETF存活高很多,彭博主管點了一個重點,亞洲人是好面子的,發行機構不輕易讓ETF下市,聽起來有點弔詭,但回頭想想,當我們把焦點集中在元大、國泰、復華、群益等擁有超大規模ETF的發行商品,卻忘了他們旗下也存有規模很小的孤兒型ETF,沒有題材被打入冷宮,發行機構沒特別照顧,仍是有可能某一天悄悄的就消失,大家還是要檢視一下你手上目前較冷門的ETF,現在活的好不好。

根據交易所的資料,台灣ETF今年共有11檔台股ETF生力軍加入,創了單一年度募集最多檔的紀錄,也是募集成績最好的一年,進到12月年末結算,新募集的ETF帶動下再成長逾1500億元,累積總規模達1.38兆,總檔數來到了56檔。我們不跟美國市場比,台灣ETF市場在亞洲發行數量並不是最高,韓國才是排名ETF發數量最高的國家,今年至八月底止就有高達98檔ETF問市,這個跟ETF發行成本及門檻可能有關,韓國發行成本比台灣低很多,台灣還有外匯的限制較多等等,例如香港發行成本只要30萬美金,中國ETF門檻只要一千人,像印度只要6塊錢就可以投ETF。

廣告

不過,台灣新ETF平均資金今年流入位居亞太區域榜首,顯示台灣投資人非常認同被動式投資的模式,目前ETF受益人數已有五百多萬,也就是平均四個人就有一位買過ETF,如果未來設立的門檻和條件再降低,成為全民運動指日可待。

不過,主動式ETF可能會掀起另一股新風潮,景順資產管理公司歐非中東ET產品和銷售策略主管Tattew Tagliani同時也在論壇發表專題演講,景順的ETF商品雖未引進台灣,但該資產管理公司管理ETF的規模在歐洲是屬一屬二大,也是被動式帶領走進主動式ETF投資專家,景順目前仍在考慮是否將主動式ETF引台灣,目前預估未來三年主動式ETF複合年增長率達33%,且也已見共同基金轉型成主動式ETF,規模已達760億美金;在亞洲地區日本已推出主動式ETF的商品,日本最大ETF發行商野村證券,以及三菱和Simplex共有六檔新上市的主動式管理ETF,彭博的預估顯示亞太地區主動式ETF也可望快速成長中,今年以來至八月底止,約有一成左右的增幅。

所謂主動式ETF與一般共同基金較相似,不一定跟蹤相關指數,也是由經理人配置於一籃子股票、債券或其他資產,目標的是打敗大盤,但主動式ETF必須像被動EETF要公開於證券市場,每天公布成分股明細,但費用成本仍是比被動式投資高,目前海外市場已看到一些科技型主題式的主動ETF掛牌成立。目前台灣ETF在競爭及需求下,同質性很高的被動式ETF不斷問市,最鮮明的就是高股息類型,尤其後起的產品為力求完美,包山包海,指數設計上所加入的篩選因子相對複雜,如果還要求變,只能走向主動式一途,才能更為靈活操作,投信公會所主辦的國際論壇中,海外專家已提出國外目前的新趨勢,就看台灣何時跟進。

(以上作者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請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PS. 文章也會分享至一姐趙靖宇粉絲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