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詩解通膨

蘇東坡詩解通膨圖╱本報資料照片
蘇東坡詩解通膨圖╱本報資料照片

蘇東坡於元豐七年結束黃州四年的流放生活,移往汝州途經廬山遊歷,而寫下題西林壁一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在廬山反而不識廬山,道出了瞭解真面目,必須多方觀察。

■CPI漲幅即通膨率,高購買頻度CPI是從CPI的368項裡,挑出每月至少買一次的商品,綜合而成,包括:米、麵條、麵包、豬肉、雞肉、雞蛋、鮭魚、蔥、蘿蔔、小白菜、空心菜、柳丁、鳳梨、香蕉、中西式早點、在外點用咖啡、行動通訊費等70項。

蘇東坡題西林壁詩中曾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雖是寫景,也有哲理,同一座廬山,站在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姿態皆不相同。

這樣說來,通膨也很像廬山,這一陣子有人說通膨烏雲密布,也有人認為目前只是物價壓力大了點,日前有人說通膨已緩和下來,但也有人預言高通膨威脅會長期存在,還有專家示警停滯性通膨將捲土重來,看法非常紛紜。

一個CPI指數 各自表述

用統計數據解釋這個現象,不如用蘇東坡這首詩來得淺顯易懂,通膨這座山,是由食、衣、住、行、育、樂等三、四百項價格所組成,可能比廬山還複雜些,由於消費偏好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有人喜喫蔬果,有人愛喫魚蝦,有人常常外食,有人總是在家,有人開汽車上班,有人以捷運代步,喧囂的城市,有人咖啡不離手,也有人香菸不離口,而蔬、果、魚、蝦、香菸、咖啡、豆漿、飯盒、汽油、車票的漲幅不盡相同,如此每個人所看到的通膨大山,自然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廣告

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說,通膨總是貨幣現象,事實上通膨更是心理現象,三、四百項消費品漲跌所組成的通膨率只能描寫總體平均趨勢,而無法反映每個人的感受,因為沒有一個人會同時消費這三、四百項,能消費的就只有五、六十項而已,而每個人的五、六十項又有差別,如此政府公布的通膨率,與每個人感受到的物價漲幅自然不會一樣。

高購買頻度物價更接地氣

雖然如此,如果能在這三、四百項中,挑出一些經常消費的項目編成一個物價指數,這應該就會比較接近民眾的感受了,十多年前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就編了「高購買頻度」物價指數,隨後台灣也跟進,選了約七十項編了這項指數,這比起涵蓋三、四百項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接近人們的感受,其漲幅自然也比通膨率更接地氣。

那麼,這項更接地氣的物價指數如今漲幅是多少?依日本政府公布的資料,隨著疫情、俄烏戰爭推升原油、小麥、玉米價格,已讓4月「高購買頻度」物價漲幅飆升至5.4%,而台灣於5月更升至7.22%,創下近14年最高。

7.22%漲幅方為庶民實感

不論日本、台灣,近月這項高購買頻度的物價漲幅,都是通膨率的兩倍,反映日本民眾感受到的物價漲幅已升至5%,而台灣民眾感受到的漲幅更高達7%,物價壓力確實比尋常的通膨率高出甚多。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可挑選一些編成核心物價指數,又可以改變權重編成窮人物價指數,還可以挑一些編成高購買頻度物價指數。

隨著高齡社會到來,日本晚近也編了老年物價指數,之所以編這麼多指數,就是因為通膨這座山如同廬山,橫看、側看、遠看、近看皆有不同的景致,只顧著消費者物價,而忽略了核心物價、窮人物價、高購買頻度物價、老人物價,那正是應了蘇東坡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