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長榮營運 拚返強勁成長軌道

【時報-台北電】受塞港及大小月等因素影響,長榮9月合併營收達491.30億元,年增153.84%,但比8月合併營收少了8.9億元,月減1.78%,終止連四個月「月增」。不過,10月受惠新增船舶、徵收GRI附加費等原因,將恢復成長動能。

9月工作天數比8月少一天,加上塞港造成船期延誤,影響長榮9月合併營收的表現,呈現月減1.78%;累計前九月合併營收為3,349.51億元,年增134.72%。

由於大陸限電,市場擔憂影響大陸出口量,使得長榮、陽明及萬海近期股價重挫;但上海航交所8日發布最新運價顯示,長榮旗下的燙金航線,如遠東到美西、美東及歐洲航線的運價,仍在高檔,回檔幅度甚少,未受到大陸限電的影響。

8日遠東到歐洲航線運價每TEU上漲176美元,達7,714美元,美西航線每FEU上漲49美元,達6,371美元,美東航線則小跌136美元,達11,114美元。

長榮第一艘2.4萬TEU的EVER ACE「長範輪」已完成第一次歐洲線航程,第二艘2.4萬TEU「長儀輪」9月10日加入歐洲線,預計10月將完整貢獻一整個月,再加上10月長榮加收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GRI),以目前運價及新增運力推估,長榮10月合併營收也將在高檔。

長榮第四季將有兩艘2.4萬TUE、兩艘1.2萬TEU、一艘2,600TEU及六艘1,800TEU貨櫃輪交船。長榮是貨櫃三雄中2021年新交船數量最多的航商。長榮年底前有33艘新船,合計2.64萬TEU運力。陽明2021年增加10艘、約7.72萬TEU;萬海年增11艘、約2.64萬TEU。日前國內大型投顧表示,長榮股價重挫主要受累於大陸限電消息衝擊,但考量美西塞港持續惡化、東南亞陸續復工,越南可能在10月初重啟出口,供需維持吃緊使運價維持高檔。

展望後市,投顧業者基於三大理由認為,長榮2022年營運將與2021年持平,並不會衰退,包括:第一、歐美補貨需求及貨櫃周轉率低,支撐2022年上半年前運價維持高峰。第二、2022年將有六艘2.4萬TEU新船,將新增11%運力,投入長榮最賺錢的歐洲線。第三、歐洲線年底將換約,具有歐洲線長約價保護優勢。整體而言,估計長榮2022年EPS將超過42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