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歐洲市場Q2起拚轉強,今年營運續向上,營收增幅要比產業高4-5倍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人工關節廠聯合骨科(4129)首季獲利年增四成,EPS 0.98元。董事長林延生今日表示,第一季日本、美國、台灣成長力度強,僅歐洲相對平穩小增12%,但預期第二季起就會轉強往上追。過去兩年產業平均成長率為5%、4%,聯合則交出年增23%、24%的成績單,這意味公司30年的累積,創新產品已經和國際大廠接軌,有信心今年維持比業界成長4~5倍的動能。聯合第一季營收年增15%,營業利益年增23%,稅後淨利更成長41%,EPS 0.98元,也比去年同期增加0.13元。第一季EPS增幅較小,主要是股本膨脹22%,主要是特別股及可轉債贖回,2019年可轉債特別股以每股52元發行,還有去年第一季每股59.7元發行的可轉債贖回,目前幾乎都贖回了,今年也沒有籌資計畫。

從各市場來看,第一季台灣成長18%、國際-1%、中國8%、美國30%、歐洲12%、日本36%,A-spine(冠亞)4%。從占比來看,歐洲是最大市場占比33%、美國18%、台灣22%、中國4%、國際9%。

林延生說,全世界最大市場美國,新品上市帶動成長很快,第一季表現不錯;歐洲第一季成長比較緩,後面會追上,只是不容易向前年55%那麼高。日本現在基期還低,成立迄今六、七年, 前幾年很辛苦,今年第一季營收5900萬元,高比例成長會持續,此將是未來最重要市場之一。台灣目前市占率第二,預估市占率30%,持續搶食市場,近年成長率都高於自然成長4~5%。國際市場因為匯率,目前還是看持平,但未來發展空間仍大。

至於外界關注的中國,林炎生說,林延生說,一年上百萬套量很大,但目前市場很亂,很多大廠牌都半退出,或用舊產品充數 ,我們現在沒有看很樂觀。國家採購第二期預計5月底正式決標,哪些廠商可以進入就會揭曉,6月起由各省逐步施行,我們從台灣出口到中國或是授權當地製造產品,因為價格已經是躺平價,我們一定會中。中國近年對我們營收貢獻已很低,獲利貢獻更是負數,有沒有進入集採都無妨,我們立於不敗之地,但希望2025能損平。

全球人工關節2022年產值200.1億美元,前四大占了70.9%,而聯合目前市占率僅0.5%,林炎生說,我們有一流產品,好的團隊,好的產品創新,過去花了30年才走到現在成績。2022年、2023年產業平均成長率為5%、4%,聯合營收則年增23%、24%的成績單,自己有信心今年維持比業界成長4~5倍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