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辦空置率持續飆高 至2026年價值恐縮水2500億美元

商傳媒|記者許方達/綜合報導

全球在經歷新冠疫情後,工作型態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而這些改變對某些產業仍持續發生影響。「穆迪商業房地產(CRE)」最新報告指出,隨著居家辦公的比例增加,預估到了2026年,美國商辦空置率將從今年第一季的19.8%上升至24%;加上租金和租賃週轉率下降等影響,商辦房東的收入將減少80億至100億美元,連帶商業房地產的價值將大幅縮減250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左右。

數據也顯示,隨著企業繼續削減辦公空間、從長期租約轉向短期,或轉變成更加靈活的共用辦公型態,房產業主和貸款人的壓力日益增加。房地產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JLL)調查就顯示,85%的北美企業已實施「混合工作模式」,而美國主要城市的辦公室使用率,僅回復到疫情前不到一半的水準。需求不穩定和借貸成本增加,都進一步影響到老舊建築的辦公室估值。

相關報告亦指出,對許多企業而言,保持或增加「遠程工作型態」仍具有吸引力。穆迪分析報告主要集中在遠程工作率最高的白領族,這些行業包括金融、客服、房地產和行政部門,而這些行業占美國商辦房產的最大宗。

穆迪統整多份來自政府及學術的數據資料,例如《工作安排與態度調查》報告,得出「目前職場所需辦公空間比疫情前減少約14%」的結論。而這一數字與「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結果相符,該研究預估,全球典型城市對辦公空間的需求,到了2030年將減少13%,未來十年內,商辦房地產的價值也將大幅縮水8000億美元至1.3兆美元。

分析師預估,越來越多辦公空間將被拆除或改造為倉庫或住宅,而商辦空置率將會達到穩定水平。在未來十年內,市場將會持續調整、淘汰效率較低的空間,以應對持續變革的工作型態。此趨勢也顯示,未來的辦公空間將朝向更多元且靈活的平面設計,以符合「混合工作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