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導體榮景延續10-20年 國發會劉鏡清提2短版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今年九月初經發會首次顧問會議,卓揆宣示進入主權AI時代,不過針對台灣半導體獨強,多數人仍處在其他產業,產業間落差是否越擴越大?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周三提到,台灣科技已經影響全球觀點,位居半導體、AI全球領導地位,此榮景至少延續10-20年,不過台灣有兩個短版為設備跟化學材料,欲瞄準化學材料後段,讓半導體整體製程提升良率,成為完整生態系,領先地位更穩固。而台灣國家引擎一定要持續帶動,可以減低大部分問題,政府也拚產業均衡解方,即透過AI來協助產業發展。

科技力獨大,劉主委提到,台灣半導體位居全球領先地位,IC設計全球前十大有四家在台灣,封裝整體占全球55%,榮景至少10-20年,台灣國家引擎一定要持續帶動,科技產業帶動GDP附加價值率成長58.5%最高,但這個成長引勤熄火恐牽動諸多層面。不過台灣有兩個短版為設備、化學材料,政府也大力扶植相關領域,將台積電供應鏈國家力往外發展進軍全球,目標半導體供應鏈變很強。其中化學材料前段由日本把持,後段段台灣較有機會,後續可使讓半導體整體製程良率提升,成為完整生態系,讓領先地位更穩固。

劉主委認為,台灣有兩點須改善,人力逐步減少、中小企業偏多,不過人力問題全球均存,全球86個先進國家都有人力困境,減少過程中必須靠大量數位化、機器化減少人力需求,而對台灣科技產業有利,如AI伺服器90%都是台灣製造,86%主機板都是台灣製造,更是幾乎百分之百的晶片來自台灣,相關領域扮演極強角色,但也恐使得產業不平衡發展,然台灣經濟發展得宜,後續則需政府出手來均衡產業,不過拚產業均衡解方,應先將產業兩分,為成熟期跟發展期,成熟期要創造差異,差異就是要AI產業化、產業AI化,透過AI來協助產業發展,目前也已透過國科會督導,進行產業變身。

第二就是中小企業偏多,劉主委提到,之前企業較少國際競爭,生存相對容易,但現今全球競爭激烈,如日圓貶值、大陸內捲,孤軍奮戰不易,想翻身卻資金過小,研發力道不足,故希望將產業控股公司化,把小公司變成大公司,提高站上全球主導地位的機會。劉主委也舉例,大聯大合併成立後,產生資本效應,資金湧入催生公司升級整合並做大,且有老闆都還在董事。

現在是打群架的時代,國發會角度,劉主委表示,可輔導產業併以國發基金投資,用銀彈助力,這種合併不是傳統式,公司、名片仍在,只是用控股整合,建立一套倉庫管理系統。此舉有助於資本效率、併購技術、運作效率、投資效率、研發效率。不過產業投控仍需經過審議委員會,目前也有取得企業意願,加上產業工會助力,國發會開路,後續公司領導階級、股權拉大、制度等都需要輔導,後續也將串聯各部會溝通。

改造產業而不是純補助產業,劉主委認為,補助較無效率,沒辦法改變根本,產業大家都拿到同等價格補助,等於沒拿到,故與其政府花錢,不如投入轉型如控股概念,將政府資出的效率提高。

最後缺工議題,先前引進印度人力即產生正反意見,劉主委表示,缺工、留才成為當務之急,泰國、馬來西亞也引進外勞使得人力變得越來越嚴峻,台灣應該探討未來人力需求跟品質要怎麼提升。人力分三種,藍領、白領、綠領,綠領未來是淨零所需要的專業人才,估計2028年需要八萬人才,而後續白領將會是缺口,吸引全球人才應再鬆綁放寬,更應吸引僑生跟外籍生進來,且把國外想回國人才找回來。

人才年年都缺,劉主委認為,台灣關鍵人才優秀,美光、輝達、AMD在台都需要人才,第二問題就是少子化,去年剩下13萬,當中六萬男生、六萬女生,使得未來的再下一代恐只剩六萬小孩,而後續如何留才?台灣產業領先度高,國外人才進來意願高,不過台灣外移人才同樣嚴重。對此台灣應有兩套解決方案,其一AI跟數位化降低人力需求,台灣類似中小企業約有160萬家,就可減少160萬人力需求,有助人力需求降低、生產力提升。第二是注意國家人才品質發展,未來競爭力在哪,四種能力如數位能力、人文能力、高適應力、跨界整合能力,從國家人才生產力到勞動需求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