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顧好台灣這塊「矽盾」... 大象群舞,台灣這隻小螞蟻如何自處?

台灣晶圓代工的全球市占率超過6成,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但中美對峙、疫情、地緣政治風險,讓各國對過於依賴台灣晶片心生警惕,催生全球供應鏈重組思維。

新冠疫情及台海衝突凸顯供應鏈斷鏈危機,晶片生產和短缺問題甚至被拉高到國安層級,也為中美角力開闢另一個戰場。美國2022年通過《晶片法案》(CHIPS Act),目的在於重拾半導體領導地位、將供應鏈移往國內減輕風險、防堵中國半導體發展。

拜登政府拉攏半導體業領頭羊台積電和三星赴美生產,台積電到亞利桑那州設廠,雖與美國本土晶片業者同享聯邦補貼,卻要受10年內不得在中國等不友善國家投資擴產等諸多限制。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赴美蓋晶圓廠,引發半導體供應鏈「去台化」的質疑,近來傳出先進封裝產能也要移往美國。「去台化」意味各國追求晶片自主,降低對台灣的依賴,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優勢地位面臨威脅,也讓遏阻中國武力犯台的「矽盾」說打折扣。

但前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立安指出,台積電等台廠赴美投資,可貼近當地客戶,緩和地緣政治風險,解決台灣內部土地供應有限、缺電等瓶頸。

外貿協會副祕書長邱揮立表示,全球供應鏈重塑布局當然會影響到台灣,不只半導體,還包括PCB、汽車零組件等。台灣業者去陌生的國外生產,面對完全不同的文化、法律與社會制度,初期一定會有適應上的問題,例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遭逢美國工會壓力就是其一,但危機往往也是轉機,若處理得好,相信對於台廠的全球化布局與競爭力提升會是很好的經驗。

廣告

邱揮立也提到,一國的國家安全保障依靠多方條件構成,「矽盾」當然是其中之一,也是台灣很重要的產業成果,但不會也不該是唯一的安全保障。不管是為了國安還是產業發展,台灣須上下團結,持續提升自己的產業競爭力,並與各國業者合作交流。總而言之,半導體供應鏈重組雖對台灣有一定的衝擊,但台灣的優勢不易取代,「去台化」談何容易。只不過在當前地緣政治主導供應鏈決策之下,台灣晶片業者也須做全球布局迴避風險。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