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在地小農 無毒農暖捐「等家寶寶」

在熙攘的商業區巷弄內,一群年輕人打開一部部筆電,利用網路資源,幫助台灣各地100多名小農解決農業產銷端的問題,減少農產品至消費者手中之間的層層剝削,也帶給消費者對土地友善的水果,吃得安心,遠離農藥、重金屬以及食安疑慮;他們是「無毒農」,立志重建台灣人對農產品的信任。

無毒農的執行長曾逸峰說,無毒農的成立是因為一個人住在外地,家人會擔心他一個人的生活起居,以及飲食是否營養均衡;在他一開始進行偏鄉文創發展的工作時,也看見了食安問題的嚴重性,開始發想如何幫助這些在地小農,既可以輕鬆負擔檢驗農產品的費用,又能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得的5%提撥為認證補助基金,協助農友們可以負擔第三方認證的費用,並以產地直銷的方式,讓消費者和農友可以享受最直接的回饋, 促使農產業得以永續發展。而這樣的社會企業計畫,也漸漸吸引到固定的客群,在去年開啟了「等家寶寶計畫」。

「一開始是因為一個會員告訴我們,她要定期購買水果,但是是寄送到育幼院,補充那些孩子們的營養。」專案經理王子瑜表示。他們看見,在育幼院中雖有民眾捐款,優先使用在醫療以及教育,剩下的才購買物資及食材。「買水果的資金能省則省,常常只能跟水果行批發那些賣不出去的水果,而且不定期,那些水果的營養根本不夠。」

他們開啟了「等家寶寶計畫」,在網站上開放定期定額及其他捐款方式,募集更多愛心,讓育幼院的孩子們能吃到健康的水果、健康成長;另外,他們每周在網站上更新愛心周報,讓贊助者看見育幼院的回饋,「我們不會讓計畫停止,甚至想擴大,幫助更多人。」

而也有許多企業看見這個計劃的推行,並加入他們的行列,舉辦許多陪伴這些等家寶寶的系列活動;例如讓育幼院小孩們到北投出遊,進行農食教育小旅行,讓農友介紹友善種植、友善土地;或是透過「土礱師」賴咏華,讓孩子們看見在地食材的美好。說

王子瑜說「我曾經在中途之家中看見有不滿5歲的孩子,因被父母施打毒品,或是本來很健康的小孩被有精神狀況的父母傷害,造成很嚴重的傷害」,「看了很難過!都是那麼可愛,很難想像怎麼會有人這樣對待他們。」

育幼院表示,這些孩子們本來抵抗力很差,甚至排便不順,三不五時就要去醫院吃通便劑排便;定期收到水果後,抵抗力變好了。王子瑜表示,原本沒預期計畫這麼順利,很感謝贊助者積極幫忙,「歡迎企業參加我們的CSR計畫,或民眾也能成為我們的志工」,來幫助社會弱勢角落。

(謝以慈/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