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謎:為什麼下雨天總是特別好睡?
你可曾想過,為什麼雨天總是特別好睡?甚至是在需要思考時,有著雨聲的伴隨,彷彿思慮更加清晰?
隨著梅雨季節的到來,連續幾週濕漉漉的天氣不免令人感到無奈,總是曬不乾的衣服、上下班通勤經常全濕的鞋子、不能出遊的不便,似乎都在訴說著大雨下的惆悵,以及令人煩悶的情緒,更甚者,許多低窪地區的大雨,還常有水患的肆虐。
不過,雨天確實有些優點,特別是在陰涼的午後、即將入睡的深夜,陣陣的雨滴聲儼然大自然最舒適的催眠曲,彷彿以一種舒適且愜意的身姿,逗得你我心花怒放──雨天特別令人好睡,那樣充滿節奏感的旋律,有種呵護般的溫柔。
不過,你可曾想過,為什麼雨天總是特別好睡?甚至是在需要思考時,有著雨聲的伴隨,彷彿思慮更加清晰?
在YouTube上還有段影片,以長達3小時重複的雨聲連續播放,觀看次數已突破7000萬次,這也更加證實了雨聲的魔力,有著許多人都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根據澳洲(Australia)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研究顯示,儘管在一般人眾所周知的印象中,聲音愈大往往都讓人更難入睡,但比音量更重要的關鍵點,其實是聲音的特徵,意即聲音如何觸發大腦的感知系統,這影響著睡眠的品質,而雨天就含有這當中許多重要的元素……
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增加
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增加
研究發現,下雨時,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會增加,因為閃電和雨水與空氣之間的摩擦,會在雨天中產生大量負離子。
負離子的關鍵作用,在於可以顯著改善人們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以及血液系統和呼吸系統等,這些因素會讓人們感到更舒適。此外,負離子也有鎮定和催眠的作用,這是能夠幫助人們輕鬆入睡的關鍵因素之一。
雨聲是種催眠曲
雨聲是種催眠曲
雨聲是種有節奏的滴答聲,聽起來很像曼妙的催眠曲,可以幫助人們迅速入睡。
研究發現,當雨聲進入人體的大腦時,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並產生所謂的α波(Alpha waves),這個波形與人類睡眠時的大腦狀態非常相近。
雨聲通常落在0至20赫茲之間,這往往不會讓人沮喪,反而這樣的聲音使人感到舒適。
不過科學家強調,若在雨聲之中伴隨著雷聲,這會使人感到壓力,同時體內的皮質醇數值會飆高,而皮質醇屬於腎上腺分泌的皮質激素,在應付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大雨減少空氣中的含氧量
大雨減少空氣中的含氧量
氧氣的作用除了是人體必需的氣體外,它還能刺激大腦,使我們感到意氣風發;同時,在下雨時,大氣的壓力會降低,氧氣含量也能相對減少──科學家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腦會開始鬆弛,人們自然會感到倦怠。
褪黑激素分泌增加
褪黑激素分泌增加
褪黑素是一種調節生物生理鐘的激素,可以用來幫助入睡和治療睡眠障礙,而人的大腦本身就會多少分泌這樣的激素,若不足才會在藥品上額外補充。
科學家表示,褪黑激素是在黑暗中分泌的,而在雨天,烏雲遮擋了陽光、環境變得昏暗,此時,大腦會有著錯誤的判斷讓褪黑激素分泌增加,進而使人昏昏欲睡。
此外,人們的眼睛也會產生與睡眠有關的蛋白質,有趣的是,光線愈亮,合成的蛋白質就愈少;反之,光線愈暗,合成的蛋白質便愈多,這也是在灰暗的天氣下時,你我經常困倦的主因。
人們生活受到限制
人們生活受到限制
下雨時,人們的生活會受到限制,導致許多戶外運動無法完成,這對於許多不能出門的人來說,睡覺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科學家提點,即使人們很容易在下雨天入睡,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享受很高品質的睡眠,因為下雨時,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減少,人們從長時間的睡眠中甦醒後,仍然會感到虛弱和疲倦,甚至更容易賴床且沒精神,這都是下雨和睡眠的獨特關係。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