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台南有7條活動斷層 南市府針對大規模地震災害擬定對策

【時報-台北電】台灣地震頻仍,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資料統計,全台共36條活動斷層,其中7條位於台南市轄內,鑒於「0918」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有感地震,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針對中南部5大斷層提出警訊,南市府召開跨局處大規模地震災害策進會議,擬訂短中長期具體因應對策。

台南市7條活動斷層包含觸口斷層、木屐寮斷層、六甲斷層、口宵里斷層、左鎮斷層、新化斷層及後甲里斷層。市長黃偉哲指出,回顧過去的震災歷史紀錄,從1946的新化地震、1964年的白河地震及2016年的美濃地震,顯示台南屬於台灣地震活動相對頻繁的區域,其所帶來的災害影響也都具有相當規模。

9月18日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有感地震,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並針對中南部5大斷層,包含台南市六甲及後甲里斷層提出警訊,為提升台南市抗災韌性,黃偉哲指示災害防救辦公室邀集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專家學者,盤點台南市地震災害相關整備應變作為,研擬具體策進方案。

市府災防辦執行祕書王雅禾表示,市府針對地震災害制定「老屋不倒、生命確保、機能不停」3大核心,並擬訂短中長期具體因應對策。他強調,針對地震衍生的災害,市府結合民間與企業兼納災害潛勢與防救災量能,同時輔以科研支持地震模擬及衝擊損失評估,落實災害防救認知、學習、推廣與實地演練,除有效減低地震造成的損失,也確保面臨災害時,政府、企業都能繼續運作。

台南市逾30年老屋逾30萬棟,耐震能力普遍不足,南市府也推出危老重建政策,只要是都市計畫範圍內,合法且不是應保存之建築物、經結構評估有危險,取得全體所有權人同意即可提出申請, 希望加快危老重建腳步。

消防局長兼災防辦副主任李明(峰)指出,地震災害至今仍是不可預期性災害,屬於無法事前預警型災害,只能提前做好各項準備,不斷進行地震防災演練。其中針對地震造成房子傾倒,新建築物都應符合建築法規,既有老舊建築物也應進行耐震補強,才能有效降低地震災害風險。(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