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財報撐腰 醫療股攻守兼備

【時報-台北電】投信法人指出,經濟學家預期未來一年內美國衰退機率仍維持65%,代表未來景氣環境仍較為動盪,醫療股防禦特性將重獲青睞。全球醫療指數本益比目前約18.7倍,與去年初的20倍相比仍不算貴,醫療產業創造逢低布局空間,考量財報表現正面,在股價與基本面短暫背離後,可望迎來落後補漲買盤青睞。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就長線來看,在疫情延續及高齡化時代來臨,全球生技產業需求持續攀升,預期未來三年美國、歐盟、日本、大陸等主要國家的每人醫療支出持續上升,最大動能除疫情外,還有高齡照護、預防醫療、智慧健康等需求攀升。

觀察近期金融市場狀況,頻頻出現如矽谷銀行被接管等風險事件,顯示市況仍不算穩定,後市變數仍多,防禦性佳的醫療保健產業仍將是資金最佳避風港。

新加坡大華全球保健基金產品經理何彥樟認為,儘管美國政府已通過舉債上限,然經濟預期相對保守的前景下,投資人的防禦型資產部位不可少。相對看好醫療保健產業的前景,就資金面觀察,醫療產業第一、二季為傳統淡季,適逢資金自避風港撤出,表現落後大盤。但旺季將於第三季來臨,預期先前表現較差、防禦色彩濃厚的大型製藥、生技與健保公司將迎來反彈。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醫療資源及技術發展由COVID 19疫苗及治療藥物,轉回至更多其他新技術的發展推進,新藥臨床實驗以及相關銷售陸續恢復,長期將為整體產業帶來創新商機。市場將重新聚焦在研發能力強的企業,看好基因療法、基因編輯、細胞療法及免疫腫瘤療法等療法的未來發展,並關注包含阿茲海默症、腫瘤、血液疾病及罕見疾病等藥物的研發進展。

廣告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游信凱表示,今年是新藥及併購發展年,由於新藥前景佳,對於中小型具市場利基的新藥股,或者是產品剛上市,處於快速成長期的小型新藥股,今年股價表現有機會恢復活繃亂跳,充滿投資機會,尤其是癌症新藥。

另外,隨今年全球主要國家疫情受控,醫療院所的手術治療量能再度回到疫前水準,股價具低估優勢的醫療器材股,後市也值得關注。

保德信海外醫療產業團隊顧問主管Raj Shant指出,醫療產業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常能展現追漲抗跌的強勁防禦力,加上全球高齡化帶來的剛性需求,也讓醫療類股成為少數法人資金持續流入產業。(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