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冒死深探大潭藻礁 只盼護住世界珍稀棲地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23日在記者會上,說明今年6月29日刊登在「科學報導」國際期刊上的論文,確認大潭藻礁以及在此生長的柴山多杯孔珊瑚,都是現在全球最大、最完整也最稀有的族群。(吳琍君攝)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23日在記者會上,說明今年6月29日刊登在「科學報導」國際期刊上的論文,確認大潭藻礁以及在此生長的柴山多杯孔珊瑚,都是現在全球最大、最完整也最稀有的族群。(吳琍君攝)


儘管中油三接案已經通過環評,不過環保團體仍在昨天痛批施工單位錯估海底深度及海象掌握不足,導致人命及藻礁傷亡,向法院再度聲請停止執行。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昭倫率領的團隊也繼日前發表獲國際認證大潭藻礁重要性的文章後,向外界說明團隊冒死深探大潭藻礁的過程,只盼護住這片世界稀有的珍貴棲地。#央廣記者吳琍君採訪報導#

環保團體4日指控中油三接施工單位繼去年12月「錯估海底深度」,造成3死4傷的悲劇後,今年3月又因「海象掌握不足」,刮除大片藻礁,並持續施放沉箱,造成生態浩劫,決定再度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也說明,大潭藻礁與一般人認知的珊瑚礁並不同,因此中油派出潛水員,當然無法看到柴山多杯孔珊瑚,更何況在當地潛水是相當危險的事。他說:『(原音)因為桃園藻礁牠整個環境的水比較汙濁,然後浪比較大,所以不太可能用傳統的浮潛或是潛水的方式去作調查,待在下面根本看不見,那從潛水員的角度來看的話,你今天在一個無法辨識方向、辨識深度的地方,做潛水工作是非常危險的。而且柴山多杯孔珊瑚牠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珊瑚,牠有很多的偽裝色,牠跟那個背景顏色長得很像,所以一般人如果沒有特別經過訓練,你事實上看不出牠長的樣子,那不要說潛水,在水下面你還能夠看到那個珊瑚,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陳昭倫進一步指出,他們夜探大潭藻礁的過程。他說:『(原音)因為大潮潮水通常、要嘛就是在夏天很熱很熱的下午,不然就是在半夜2時到5時這段時間,這是每年最低潮,所以要做大潭藻礁的研究或是做柴山多杯孔的研究,一定要等到那個地方大退潮,可是每個月大概只有2次大退潮,那一整年最低的時間是在每年的1月到2月,那是氣候最差、然後水溫最冷,所以我們長年是在那種水溫大概(攝氏)10度、12度的情況下去工作,而且做半夜!』

陳昭倫強調,僅管研究過程十分危險,但也因此揭開柴山多杯孔珊瑚和大潭藻礁不為外界知曉的珍貴科學資料,只希望這樣的資料能喚醒政府,停止興建中油三接,護住這片世界稀有的珍貴棲地。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