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基本面》興勤明年營收戰新高;上詮攜國際大廠搶攻CPO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1.260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1分,成交值為10.91億美元。

2.集中市場30日融資增為2366.54億元,融券增為305114張。

3.集中市場30日自營商賣超26.46億元,投信賣超19.02億元,外資買超79.62億元。

4.保護元件廠興勤(2428)預期消費性電子需求平淡,不過,該公司在2023年耕耘車用、儲能領域可望開花結果,新案於明年放量,有機會帶動興勤揮別連二年營收衰退,並重返成長軌道,法人預估,興勤2024年可望呈現高個位數百分比成長,營收有望創歷史新高紀錄。

5.台肥(1722)在董事長李孫榮5月上任後,積極推動乾淨能源事業,成為目前既有的肥料、化工、生技、不動產事業外的第五大事業體。30日拍板,全體正式員工無論職階高低,明年開始月薪一律上調2,400元,初階人員調薪幅度最高達到9%,整體人均調薪也達到4.55%。

6.矽光子及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技術,可降低能耗及達到高速傳輸需求,光通訊廠商上詮(3363)指出,該公司已密切與國際大廠合作,配合其量產時程,以取得市場領先地位。

7.佳世達(2352)集結16家關係企業前進醫療科技展,佳世達醫療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表示,集團醫療事業每年成長,2023年前三季營收已達180億元,2024年還是「大發利市」。接下來會聚焦收斂,整理為「醫材」和「醫藥」雙引擎,跑得更快。特別在泰國站穩腳步之後,2024年強攻印尼和越南,並啟動印度製造,搶進標案市場。

廣告

8.消費市場需求不如預期,11月30日召開線上法說的動力-KY(6591)估第四季拉貨動能恐不若第三季,營收個位數季減,惟2024年隨著通膨陰霾逐漸散去,再加上RTX 40 SUPER系列有望上市,應有望重返逐季成長的軌道,然因消費性電子需求未見明顯回溫,估年增幅度應不致於太大。

9.半導體濕製程設備供應商弘塑(3131)2023年本業營運受產業影響趨緩,不過,該公司是半導體先進封裝CoWoS相關設備廠商,市場看好2024年將邁入交機高峰,可望帶動弘塑營運較2023年成長,近期股價先行反應,11月30日已寫波段新高。

10.長榮鋼(2211)樂觀「明年鋼構市場需求將優於今年」,認為公共工程、都更、商辦、住宅大樓推案市場等都有增溫現象,將對鋼構形成支撐。受惠於轉投資長榮海運(2603)高額股息入帳,長榮鋼前三季毛利率飆上34%,遠高於去年度的25.8%,儘管同期營收下滑,但前三季EPS逆勢提升至7.83元,創近年新高。

11.安控龍頭廠商晶睿(3454)總經理廖禎祺指出,市場雖充斥多空交雜的聲音,但晶睿明年第一季營運「應可重回成長軌道」。面對國際競爭,晶睿將產品導入AI分析、結合雲端服務及具備邊緣運算能力,進行市場區隔,另一方面增加自動化產線及海外設廠(越南),降低成本。

12.國際鎳價持續下跌,不銹鋼價難獲支撐,拖累相關業者營運。華新(1605)11月30日宣布調降多數不銹鋼產品12月盤價每噸1,000~3,000元,保守看第四季市場;不銹鋼廠千興(2025)30日法說會,也透露行業春訊未至的看法,寄望國際衝突情勢若可改善,明年2、3月產業有機會反彈。(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