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陸房市復甦力道恐不如前波

針對房地產市場的重重考驗,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因應。然而此次房市復甦力道預期不如過去,可能連帶拖累中國年底前的經濟成長前景。

為了評估中國房市能否回穩,投資人不妨比較房市現況與2014至2016年復甦周期,從中可看出兩者之間異大於同。最顯而易見的不同之處,莫過於中國在4、5月爆發最新一波疫情,供需態勢進一步受到波動與扭曲。雪上加霜的是爛尾樓事件,部分新屋屋主揚言在工程復工前將停止償付房貸。

然而,最大的差別在於政策環境。回顧先前幾次周期,中國政府視房地產產業為周期性工具,採取行動來刺激或冷卻房市活動,進而有助於刺激或冷卻整體經濟,這次卻不一樣。

儘管房地產產業仍是中國經濟的關鍵環節,但政府的立場已轉變,明確指出未來不會再以該產業做為周期性工具,而轉為聚焦在穩定產業成長。影響所及,房地產產業對經濟結構性成長的貢獻幅度已經降低。另一個差別在於,地方政府在房地產產業政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較於2014至2016年,中國政府目前更加積極,但即使考量疫情因素,此次政策挹注力道明顯強勁,為何房屋銷售的增幅不如之前?地方政府得以訂定房市相關政策,可能是原因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控基準利率與房貸利率下限,而地方政府則能調整買賣限制與制訂首付比例。

中央政府的政策措施放眼全國各地,內容通常相當一致,反觀地方政府的政策存在差異空間,進而可能影響國家政策傳遞到房市的效率。房市政策並非影響房地產產業活動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房價預期、所得預期與可獲房貸的信貸供給。

廣告

觀察此次周期,房貸利率至今跌幅類似2014至2016年,但信貸供給趨勢不同。2014至2016年利率下降時,房貸投放力道大幅增加,顯示房貸供給充裕。反觀目前房貸投放規模萎縮,需求疲弱是因素之一,但信貸供給吃緊亦可能是原因。

自2021年第三季以來,房價持續走跌,導致預期房價下滑的民眾比例大幅增加,而未來三個月準備買房的民眾比例則降低。這些消費者氣氛指標比2014至2016年間悲觀許多,可能已抵銷近期寬鬆政策的部分正面效果。

然而,政策似乎仍有進一步寬鬆空間。舉例而言,地方政府可以進一步鬆綁房屋買賣與首付比例的限制,尤其是寬鬆力道落後房價下滑壓力的地區。透過調降基準利率與(或)利率溢價的方式,房貸利率亦有下修空間。但考量此次周期的起始利率水準已遠低於2014至2016年,利率調降幅度或較小。再者,人行近期亦要求各家銀行增加房貸供給。

聯博認為,決策機關若採取措施,可以改善民眾的房價預期與對房市的信心程度。不過房價動能尤其是二三線城市依舊疲弱,再加上爛尾樓事件與房貸停付抗議,可能形成負面循環,但決策機關可以避免這個情境成真,像是中央政府已透過政策性銀行公布特別借貸計畫,資助建商完成營建工程。

中國經濟從2022年第二季低谷回溫後,所得與就業預期可能好轉,失業率亦已經降低。中低收入民眾受到的衝擊最深,倘若其前景轉佳,對房市可能有明顯助益。

房地產產業是否能撥雲見日,取決於上述因素能否改善。

儘管如此,房地產產業即使最終再見白日,恐仍無法與2014至2016年比擬。聯博預期房屋銷售量在未來幾個月回穩,但基於上述的結構性與周期性理由,銷售量於年底前恐怕不易超過4月份疫情衝擊前的水準。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