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加速經濟重啟 中國消費產業將受惠

從封城到房市危機,中國經濟在2022年遭受了重大的衝擊。但隨著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迅速重新開放經濟,聯博相信,中國可能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聯博認為,近期新冠疫情爆發雖導致人流下降,但可以預見之後報復性消費的來臨。倘若其他國家移除對中國旅客的限制、境內染疫率下降,也沒有新的變種病毒現蹤,預估中國在2023年第一季末至第二季初就會看到一波與旅遊、餐飲相關的消費出現,進而帶動一般性消費。隨著經濟加速重啟,預期民間需求將逐步改善,家庭消費會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然而要注意的是,消費端雖可能看到復甦,製造端卻相對疲弱。隨著美國景氣趨緩、需求下降,以及其他開發中國家解封後訂單回流,過去三年支撐中國經濟成長的出口紅利開始消退。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通貨膨脹應該會保持溫和,預期核心通膨會走升,但不至於上揚至成熟國家的水準。

雖然最近加速重新開放,可望提振中國2023年的經濟與風險性資產表現。另一方面,與新冠疫情和房地產相關的挑戰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初,或是更長一段時間,但支持成長仍然是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

在聯博看來,投資中國經濟的關鍵在於正確解讀政策,並尋找與政策方向一致公司的特定機會。因為接下來,中國經濟發展目標主要將分為兩部分。

第一,追求能源與科技安全。俄烏戰爭突顯出中國高度仰賴進口石油與天然氣的狀況,在中國除了煤炭以外缺乏天然資源的情況下,要達成能源安全自主需要依靠再生能源,因此中國2060的碳中和目標基本上就是能源安全。如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的替代能源企業,以及與其他政策領域有關的企業,都值得投資人關注。

廣告

第二,是打造共同富裕的社會,追求家庭收入成長與經濟成長保持一致、薪資成長與生產力成長保持一致、提高城鄉人口的社會福利覆蓋率。追求共同富裕增加了稅收可能性,以及擴大社會福利網的措施,包括可負擔的住宅、較佳的社會服務等,不妨關注從中衍生的投資機會。

投資人可聚焦中國境內A股市場。相較於境外上市的H股市場,A股市場的規模更大,並且受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較小;A股市場還提供了更多將從政府政策中受惠的企業。

整體而言,聯博認為,中國市場2023年表現會優於2022年,主要是政策支持以及解封,但不太會看到大規模的經濟刺激出現,要回到過去榮景的機率不高。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成熟階段,未來的經濟成長速度和模式和過去15~20年會相當不一樣。

如何在經濟體放緩之下投資?建議投資人調整選股邏輯。以1990年代的台灣與韓國為例,當時的投資焦點是成長股,經濟成長速度放緩後則轉為價值投資,以基本面良好、具有充沛現金流的公司為主。

聯博認為可採價值選股策略,慎選營運模式與政策方向吻合、現金流穩健,且具價格吸引力的公司,布局中國中長期的投資機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業者怨:打炒房變成打建商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