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醫院結盟打群架 揮軍ICT+BIO

【時報-台北電】ICT(資通訊)+BIO(生技)結合迸出火花後,激勵醫院、醫生大舉加入研發和創業領域。

根據生策會統計,近五年來由醫院衍生的新事業已逾百家,醫生掌舵的生技公司百花爭鳴,投資領域也由過去的新藥、醫管服務延伸至AI數位、創新醫材,掀起火熱PK賽!

以發展趨勢來看,醫生創業緊連著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脈動,前十年是新藥、醫管服務的世代,代表人物基亞、高端董事長張世忠、心悅生醫蔡國荃,開刀實務經驗豐富的林丕容、歐淑芳夫婦創立大學光,而蘇怡寧是慧智基因董事長,另外,楊弘仁、黃傳勝則分別創立盛弘、馬光-KY。

中期則隨著特管法登場,逐步開始延伸至細胞療法和醫材的投資,中附醫董事長蔡長海最為積極,旗下長聖已成細胞治療族群首家賺錢的公司,三顧則是結盟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博晟董事長陳德禮先前是感染科醫生。

另外,近三年來經過醫療科技展的洗禮,科技業的爭相卡位,加上新冠疫情改變了醫療和消費的思維,AI數位、檢測、創新醫材投資熱度破表,醫院加碼投資育成、醫生大舉加入,也讓ICT+BIO啟動對話,甚至合組聯盟打群架。

首創出血性腦中風手術裝置開發的Clearmind(科脈),即是由台大醫生黃博浩領軍的團隊,該產品的鏡頭由大立光開發、面板來自緯創,電燒刀模具則是出自大瓏的手筆,是十分本土化的技術。

另外,台大醫院與宏碁合作開發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輔助診斷軟體,取得台、泰、菲、印尼等多國認證;而台大與醫隼智慧合作研發出全球首款腫瘤自動圈選AI系統「VBrain」,取得FDA認證,也發表在頂尖期刊Neuro-Oncology。

廣告

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表示,除了ICT+BIO迸火花外,醫院、醫生加入,串連上下游產業鏈,法規也鬆綁醫院成為場域下,帶動生技產業開啟創新能量,展現空前的契機。

根據醫院推估,目前單一醫院帶動的產業研發投資約5~8億,且衍生不少新創事業,其中以北醫的13家最多、秀傳有三家、中國附醫也衍伸出九家新創事業成立;初估這股醫院投資熱潮,帶動科技、傳產和生技業加入的投資額至少由百億元起跳,培育的人也在千位以上,不少由專業醫師的創新成果開始成立公司,更將技術擴散全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杜蕙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