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太陽能業界大老齊呼加速農地釋出,建制地面型電廠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將於明(16)日開展,今(15)日展前記者會太陽能產業意見領袖發表促進綠能產業看法。光電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暨聯合再生(3576)董事長洪傳獻、Semi太陽光電委員會主委暨元晶(6443)董事長廖國榮、天泰能源集團董事長陳坤宏一致性認為,2025年若要達到太陽能設置20GW目標,必須釋出閒置、不適耕作農業用地,加速大型地面型電站建置,透過農電共生、漁電共生一地多用來達成。

2016年之前,台灣太陽光電累計裝置量不到1GW,2016到近期累計裝置約3.7GW,尤其今年夏天用電高峰,往年缺電現象不再發生,意味綠色能源轉型有了成效!洪傳獻表示,這3GW裝置量主要仰賴屋頂型,後面要再裝置17GW,必須透過地面型來達成,然而,政策方向清楚、產能也有了,為何無法落實?主要就是政府單位本位主義,以目前不利耕種的農地來看,一地兩用做50GW太陽能都綽綽有餘。

廖國榮也呼應洪的看法,他說,17GW換算地面型太陽能電廠,約需要2公頃,而台灣耕作農地約80公頃,當中不適合耕作約16%;換言之,有12公頃沒辦法用,足以供大型太陽能電廠開發;另外,國際間推動RE100,加速全球跨國企業採用綠電,再生能源憑證儼然成為一種有價證券,建立健全交易市場,方便企業進入綠電領域,建議政府應修再生能源法,推動電、證分離制度,以符合趨勢。

陳坤宏分析,綠能產業創造產值約1.2兆,以1MW創造25~30人就業機會,2025年達成20GW太陽能裝置量來計算,可望創造成2.5萬~3萬個工作機會,尤其南台灣漁塭面積約有4萬公頃,漁電共生卻沒有催生出個案,若是推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不僅帶動綠電發展,並提升農地產值以及農漁民收入。